理財智慧:港股強勢兩大動力

理財智慧:港股強勢兩大動力

踏入了7月份,港股開始轉強,除了早前被外資證券行調低了投資評級的滙控(005),股價未能有太大的突破外,其餘的重磅藍籌股都有好表現,特別是中移動(941)、長實(001)及和黃(013)。而港股成交大幅上升,更有外資證券行把今年底港股預測調高,估計年底恒指可見16700點,進一步追貼97年時18000點水平。
港股的強勢,其實是有原因的。首先,踏入7月份,將會是藍籌公司的業績公布期,而因為經濟在去年真的有實質增長,因此預計今年上市公司的業績都應該有不俗的增長,有利股價。
其次就是迪士尼效應。因為迪士尼樂園會在9月開幕,而市場期望主題公園會對香港的零售業帶來正面的影響,因此有利消費及零售股的股價,而旅遊及航空類股份亦因而受惠。
迪士尼公園對香港經濟的真正影響,要在9月開幕之後才能反映在經濟數據上面,但樂園的開幕,確實增強了港人對前景的信心。例如早前信用卡公司進行的消費信心調查顯示,港人的消費信心便在亞洲之中排行第二。

樂觀背後有隱憂
但樂觀的背後亦有隱憂。大型建設導致對經濟發展有所憧憬,今次已非第1次,因為回歸問題而進行的新機場建設──玫瑰園計劃,已是前車可鑑。當年受惠的建築類股份,現時還有幾多隻在市場之中還有股民談及的呢?
另外一個憂慮就是報業問題。過往每逢有新的財經報章上場,股市很快便到頂,今次雖然沒有新的財經報章出現,但《經濟日報》快將上市,而同期又有兩份免費報章登場。既然是免費,公司財政來源便是來自廣告。問題是,市場真的有那麼多廣告能容下那麼多新報章?而經濟未來的發展,又是否如他們的估計那麼理想?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