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營醫院急症室輪候時間長,一直為人詬病,政府昨日發表的醫療服務模式討論文件,建議私營醫療機構開設二十四小時診所,處理有急性病狀但病情非緊急的病人,首階段讓同一地區內家庭醫生「輪更當值」,在正常應診時間過後提供服務。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直言,期望在全港十八區都有二十四小時門診服務。
經營視乎生意額
該文件又建議家庭醫生在診症時間外向病人提供醫療意見、開設二十四小時診所、增聘曾接受緊急護理訓練的私營巿場執業醫生,及增添簡單的診斷儀器;公立醫院會向私營執業醫生提供分流準則,一旦發現病人情況危急,即轉送到公立醫院急症室。周一嶽說,現時不少私營醫院均經營二十四小時門診服務,若區內沒有私營通宵診所,公營系統會考慮提供。
醫學會會長蔡堅稱,二十四小時診所的關鍵為生意額是否足夠,「最緊要係有生意,如果有生意,廿四小時診所就會應運而生。」康健醫務中心的家庭醫生鄭楚豪說,集團提供二十四小時服務的診所都在人流多的地區,「都要睇番成本效益,蝕到嘔電,咁點開廿四小時?」
向二十四小時私家診所求診的王小姐坦言,患上大病還是會到公立醫院求診,「傷風感冒睇私家醫生,都係唔想睇政府門診等得太耐。假如病得好嚴重,有錢都會去私家醫院,冇錢就要靠政府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