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前首相希斯(EdwardHeath),周日在家中病逝,終年八十九歲。雖然他只是一任首相,在政壇上早已過氣,但他死訊傳出後,現任英揆貝理雅讚他「正直不阿,堅守信念」,跟他恩怨交織的前首相戴卓爾夫人形容他是「政治巨人」,原因只有一個:他在英國政壇上,曾領導保守黨從工黨手上奪過政權,帶領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甚至是「鐵娘子」的恩師。
希斯近年健康一直不好,兩年前肺栓塞後,一直未完全康復,至周日在家中病逝。希斯出身窮等人家,爸爸是木匠,媽媽是女傭,讀公立學校,要拿獎學金才能入讀牛津。在工潮此起彼伏的一九六○年代,草根的背景使他成為保守黨對抗工黨的「武器」,一九六四年成為保守黨首個非貴族出身的黨魁,但他要到六年後才能擊敗工黨。
希斯頂着工潮上台
希斯於七○至七四年間任首相,任內領導英國於七三年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歐盟前身),他說過:「我一輩子最精彩的一幕。」但時也勢也,這是希斯任內罕有的成就,他頂着工潮上台,但經濟和工潮也使他倒台,煤礦業大罷工使英國每周只落得三個工作天,街上垃圾堆積,他七四年初召開大選,結果敗在工黨手下。
到七五年,得希斯一手提攜、做過他任內教育大臣的戴卓爾夫人,將他趕下黨魁寶座。教識徒弟無師傅,希斯一直沒有原諒她,拒絕加入她的內閣,一有機會就炮轟她,曾說「她幹的一切都是錯的。我未聽過她有任何正確決定」,她九一年被攆下台時更連說三聲「可喜可賀」。兩人這段恩怨被稱為「現代政壇生得最久的氣。」
「保守黨首個現代領袖」
但人走了,戴卓爾夫人周日讚揚他是「政治巨人」,是「保守黨首個現代領袖」。希斯下台後,再做了二十六年下議院議員,九二年封爵但拒入上議院,最後因在國會五十一年、是在任最長議員,獲「國會之父」稱號,四年前退出政壇。但淡出政壇之際,他在八九年天安門事件為北京政府辯護備受批評,他說:「政府被公然抗命一個月,有危機,於是採取行動。很好。」
希斯一生獨身,至愛是古典音樂和帆船,經常為國際知名的管弦樂團擔任客席指揮。別人說他孤獨,他卻說:「我喜歡跟自己作伴。」他孤身走了,但留下歷史。
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英國《泰晤士報》/《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