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388)行政總裁周文耀透露,繼公布上市委員會年報後,計劃再提高該委員會審批新上市申請的透明度,只要申請公司獲上市委員會無條件批准上市,便考慮盡快公布獲批准公司名單,讓市場清晰審批進度。他說,最快是委員會一開完會便立即公布,也可能是每月公布一次,現時未有定案。
【本報訊】周文耀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增加透明度,對提高市場質素很重要,但他指出,「不能一次過推出太多資訊,要循序漸進,慢慢提高透明度」,他以上市委員會為例,去年開始推出年報,至今已推出2份,但市場對上市申請的進度仍然存疑,以為仍有拖延情況。他說,「為了提高透明度,傾向盡量公布,不用等市場去估上市科及上市委員會的審批進度、有幾多公司申請」。
傾向盡量公開減猜疑
他指出,公布獲准上市的公司名單,當中涉及修改上市規則,因為在實行前要講明,港交所不能單方面公布;現時上市科正研究技術問題。不過,對於一些申請是上市委員會在附帶條件下批准,可能因為仍有部份問題有待公司澄清,故不在計劃公布之列,要等他們回答問題後,完成程序才可公布,因此港交所只擬公布無條件批准的申請個案名字。
周文耀指出,自從今年初實施新的監管保薦人措施後,保薦人提交的上市申請質素已見改善,今年上半年的審批速度平均較去年快,「我覺得進度良好」。他又表示,上市委員會上半年開會次數也很頻密,申請上市處理的時間縮短。
監管保薦人措施見效
6月港交所創下單月最高集資紀錄,達533億元,對於今年全年集資額,能否打破紀錄?周文耀表明,不會估計數字,因為要視乎保薦人提交申請的進度,另外,若市場氣氛良好,應該會有更多公司上市。今年上半年上市委員會已批准40宗申請,最後決定上市的有29家,他說,部份公司未上市,可能因為覺得市道不好,一些則可能擔心與其他公司上市撞期,但本月有不少公司上市,部份其實可能已在6月內獲批,但延至7月才上市。
對於改組上市委員會的問題,周文耀透露,正與證監討論細節,只要雙方達到共識後便會公布。至於上市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在最近出版的年報中質疑,建議增加投資者代表的做法,他認為在委員會內的比例取得適當平衡固然重要,但委任擁有恰當經驗、知識和判斷能力的人士加入,更加重要。周文耀表示,鄭慕智的擔心可以理解,他認為最重要是如何挑選成員,視乎有幾多人肯花時間去做,又要明白有關程序、條例及公司管治權利。
證監睇住制衡應足夠
他指出,增加投資者代表是為了取得平衡,因為有買方也有賣方,但不能說投資者代表便不存在利益衝突,「可能有投資者認為參加上市委員會有利益衝突,因為佢有投資相關股份」,所以最重要是盡忠職守,以市場利益為大前提。「我不相信上市委員會委員是為自己利益去做事,因為委員會有20多人,你無可能影響所有人看法,而且有上市科及證監睇住,所以制衡應該足夠」,最重要是出發點的目標是為了提高市場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