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可以說不》變笑柄

《日本可以說不》變笑柄

從石原慎太郎呼籲日本向美國說不,到說是時候向中國說不,反映了美、日、中三國國力過去十六年的經濟國力變化。
石原一九八九年與新力公司社長盛田昭夫合著《日本可以說不》時,日本經濟來勢洶洶,汽車和家用電器產業雄霸全球,日本是世界最大債權國,美國是世界最大債務國,美國議員紛紛嚷着要對日實施貿易保護政策,企管專家都說要學日本。
在建立強勁的自信下,石原在書中指日本已從戰後事事依從美國的小弟弟,變成可跟美國和蘇聯抗衡的強國,日本掌握最尖端的半導體和物料技術,可左右軍備發展,日本應善用這張牌向美國說不。

經濟強勁 拒依從美國

他指美國在貿易問題上留難日本,是因為美國人有種族偏執,又指日本不需要美國的安全保護,日本有能力自建安全體系,而且花費比聽由美國指揮的防衞體系低得多。盛田昭夫則指美國自我放棄製造業,依賴金融業賺錢,短視心態將造成經濟衰退。
此書出版後,在歐美引起極大迴響,輿論學界紛探討為甚麼可以說不。但不久日本泡沫經濟即在九十年代爆破,盛田所言反成日本的問題,石原所讚賞的終身聘用制成了日本企業的負累,美國經濟卻在資訊科技帶動下強勁增長,書中言論隨即變成笑柄。
這些年間,中國開放改革取得成果,逐步成為「世界工廠」,九六年更有一批年輕作家撰寫反美的《中國可以說不》。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