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兩國一向有如「撈」亂骨頭,遠的不說,就以最近的事情和言論,不無凸顯兩國領袖「狗咬狗骨」之現象。
7月14日乃法國國慶日,法國人對這個象徵自由和革命(1789年推翻君主政權)的隆重日子非常重視,國民會大事慶祝,偏偏英國選擇在當日中午舉行紀念倫敦大爆炸默哀活動,是巧合抑或「專登」,對法國人來說不無諷刺。
事實上2005年對法國來說可謂諸事不順,內政方面,甫踏入1月,先來個鐵路、郵政、教育和醫療等部門同時大罷工,是否不良之兆?3月高中學生又發起大規模全國大罷課;同時法國失業率突破10%,創下5年新高。外交方向,5月法國全民公投否決「歐盟憲法」,導致領導面目無光,在歐盟威信亦大跌,6月法英又就歐盟預算互相攻訐,弄至面左左。更使法國人沮喪的,是在2012年奧運主辦權爭奪中,事前成大熱門的巴黎,居然以短馬頭落敗給「死對頭」倫敦,不是味兒之餘,汝道法國今年是否黑過「墨斗」?
希拉克受內外夾擊
更甚者,內政部長薩爾科奇批評在希拉克治下,法國經濟一無是處,指應該學習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和現任的貝理雅推行之「英國模式」管治,如此長他人志氣,總統先生怎不氣結?
儘管受內外夾擊,作為領導人在國慶日也須做點工夫,給國民一點激勵。法國總統希拉克在當日發表電視講話將矛盾轉移,箭頭直指英國,他表示法國無論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投入都比英國多,生活在貧窮線下的兒童遠比英國少,故法國不需要嫉妒或模仿英國云云。踩英國之同時亦對政敵作出反駁。希拉克性格開朗,雖有時口沒遮攔,卻經常流露其真的一面,希望在餘下兩年任期,可努力重塑法國人的自豪感。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