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怨氣減《煲呔僧》玩寓意

市民怨氣減《煲呔僧》玩寓意

近年諷刺特首及高官的漫畫甚受歡迎,市民可藉此宣洩對政府的怨氣,過往曾出版《掃把頭》及《老懵董》的次文化堂,將推出諷刺特首曾蔭權的漫畫《煲呔僧》。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指,由於社會氣氛轉變了,市民的怨氣也減少,加上市道未有好轉,所以《煲呔僧》只會先印一萬五千本,較過往類似的漫畫印少五千至一萬本。
與《掃把頭》及《老懵董》不同,《煲呔僧》沒有拿曾蔭權的個人特徵開玩笑,書中有不少有寓意的故事。其中有故事說,「特虛寺」前主持老懵董劈柴十分勤力,但劈得十分慢,煲呔僧暗地跟寺院的老方丈笑老懵董說,沒有磨刀當然劈得慢,如果由我劈一定會先磨刀。老方丈聽後覺得有理,便辭退老懵董換上煲呔僧做主持,從此寺院很快便可以生火煮飯,大家不用捱肚餓。作者加了一段解讀:寺院上下有飯食便怨氣全消,卻不思考煲呔僧當年為何不協助老懵董磨刀,讓他們過往一直捱餓。

「純粹搞笑係唔夠」

彭志銘解釋,他和作者賴依芙都認為,「純粹搞笑係唔足夠,係要畀人了解事件嘅來龍去脈,諗多啲嘢,唔係淨係笑人哋」,也希望讓讀者了解曾蔭權施政的局限。「香港人係咪淨係豐衣足食就得?希望大家睇完唔係得個笑字。」
中文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分析,正如7.1遊行人數減少一樣,政治漫畫書改變路線與社會氣氛轉變有關,曾蔭權仍處於蜜月期,尖酸、刻薄的諷曾漫畫市場不大。
本報記者

《煲呔僧》內一漫畫。 
次文化堂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