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中學教學語言及升中派位機制諮詢期剛結束,鑑於新方案「嚇窒」擬辦一條龍學校的英文中學,專責小組主席田北辰首度指出,當局認同教學語言不應凌駕一條龍政策,故正研究一條龍英中如未能持續取錄八成五適合以英語授課新生,也可繼續成為英中。有教育界人士料會引起一陣結龍潮。 記者:倪清江
有直屬關係的中小學最遲要於明年六月底決定是否結成一條龍學校。新教學語言方案提出英中必須持續取錄八成五適合以英語授課的中一新生,否則便要轉為中中;由於一條龍中學必須全收小學部的學生,不少英中擔心因此失去英語授課權,故暫緩或放棄結龍計劃。
教統會檢討中一派位機制及中學教學語言工作小組主席田北辰接受訪問時說:「我哋小組都有共識,教學語言政策唔應該凌駕一條龍政策。」故小組考慮四個可令英中放心結龍的方案,包括降低八成五指標、容許一條龍學校可同時開英語及母語授課班、再延遲決定結龍最後限期,以及以會考成績衡量學校是否可為英中。
建議降低指標至六成
喇沙書院副校長趙榮德指出,自小學校長無權收生後,學生水平已難保證,故英中擔心結龍會導致「落車」。他認為四方案中最可行是降低八成五指標至六或七成。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同意特別處理一條龍學校,但質疑為何當局不相信學校專業判斷而作校內分流。兩人都相信放寬對一條龍學校的限制,會吸引不少學校結龍。
田北辰又首次透露,中一派位如以中一編班試成績,作為中一生所屬小學的師弟師妹升中派位成績組別釐定依據,大約每年會有一成學生被列入不相稱的派位組別,約五至六千人受影響。但他認為上述方案仍最可行,而任何形式升中公開試都有很壞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