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一向有「笑靨之都」的美譽,但近日卻令全球不少投資者大皺眉頭。泰股近期大幅跑輸給亞洲其他股市,現時更已淪為區內市盈率最便宜的股票市場。不過,我認為現時泰股的表現甚不合理,不理性程度尤甚於當日納指升破5000點,又或者電盈高見28元時。
泰國SET股市現時的市盈率為9.71倍,明顯低於區內香港的14.4倍、馬來西亞的15.2倍、新加坡的14.96倍、菲律賓的11.96倍和印度的13.42倍。今年至今,泰股累積跌幅為1.5%,以美元為單位則下跌了8.5%,因為泰銖兌美元期間貶值了約7%。泰銖的跌幅部份與經濟表現有關,但大部份卻是美元近期的強勢所引致。不要忘記,今年以來美元兌歐元升值了11.6%,兌日圓亦升了約8%。究竟這個「笑靨之都」和其股市發生了甚麼事?
其中1個問題,是不斷創新高的油價引燃了入口通脹,令通脹升至3.8%的6年新高,而預算赤字亦高達46億美元,與去年錄得約26億美元盈餘相比,可謂雲泥之別。就算是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經濟陷於崩潰邊緣時,泰國的財赤亦不過是160億美元。
在2003年,泰股SET是全球第3大升幅市場,以美元計升幅多達140%,扣除了泰銖兌美元所升值的9.7%,仍有119%的實質升幅,若把所有派息皆押下去,複利回報最終為130%;在去年它累積下跌了16%,成為全亞洲表現最差劣的市場;今年它繼續成為輸家,估計全年總結將難逃一跌,令不少投資者大失所望。當然,既能升上去,自然亦會跌下來,這便是經濟學家所謂的「物極必反」,但2年之間的差距居然可以如此巨大,總是令人詫異。
利淡因素纏身
泰股表現如此差劣,原因眾多,屈指數來便有全球政治和本土宏觀經濟的不尋常轉變、油價升越60美元1桶、南部省份的大屠殺、去年爆發禽流感,以及泰國央行採用新例收緊信貸等。而泰國經濟增長由6%降至只有4.5%,亦令不少西方基金經理大失所望,因而把泰股的利潤鎖定,改為增持印尼股市的比重。
踏入2005年下半年,相比起全球其他新興市場,我相信泰股的吸引力絕不遜色。SET目前市盈率只有9.7倍,遠低於過去10年平均值的16倍。但究竟有甚麼因素,可以促使全球投資者重新考慮再度投資於泰股?
其中1項可能催化劑,是泰國前周公布的刺激經濟方案。
縱使未能在亞洲區獨佔鰲頭,但無論用任何標準量度,4.5%的增長速度其實已頗為不俗。與南韓、台灣和新加坡等地不同的是,泰國並非以出口為主,故美元弱勢、人民幣重估、全球經濟放緩、中國經濟硬着陸,又或者美國就業增長疲軟等種種外圍因素,與泰國經濟的關係皆有限。實際上,在2006年,泰國的經濟增長極可能會是東協各國中的表表者,而泰國上市公司今年的盈利增長亦較華爾街高出不少於20%。
不錯,泰國利率已上調,但泰國公司吸取過97金融風暴的教訓後,已大幅削減財報表中的槓桿比率及負債比率。不過,只要油價繼續高踞於每桶60美元上,泰國央行便難以放寬信貸,而泰國與馬來西亞接壤邊界的回教種族衝突,亦足以損害總理他信的國際形象,並增加泰國的地緣政治風險。
銀行股最值吼
我個人認為,在金融危機中受蹂躪最深的銀行業,存在了明顯的投資契機,會是今年的投資佳選。索羅斯的批評被指是當年引發金融危機的元兇,但此頭大鱷今日已轉軚,不但作出了美元快將浮現危機的預測,更大舉吸納泰國的銀行股。
積弱的泰國銀行已一一倒閉,繼續生存的銀行,其資本比率已經重建,盈利能力和資產增長曲線亦開始止跌回升。我認為部份精挑細選的東南亞銀行,在未來2至3年有望為投資者的投資翻一番。
此外,泰國私有化的努力將會陸續結果,透過削減預算案赤字和提高其信貸評級,亦可望增加這個國家對歐洲市場的吸引力。泰國股市將會在今年第3季引入指數期貨和期權,這有助重新塑造泰國資本市場,並重燃西方對沖基金投資泰股的興趣。
在泰國機場外有一標板,寫着「歡迎來到笑靨之都」的標語。對於那些在市場氣氛疲弱兼大量不利消息纏繞下,仍敢於在今年下半年投資於泰國的投資者,一旦泰國市場出現復甦,必然會對這句標語的感受更為深刻。
泰股至今仍籠罩着悲觀氣氛,但估值已充份反映了不利前景,故此,現時的泰股所代表的,正是千載難逢的投資機會。
[email protected]
﹙本欄隔周逢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