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市長馬英九先生在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以壓倒性多數擊敗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先生,其實並不讓人意外。儘管王先生長期參與黨務、長期負責黨組織工作,但他的個人魅力、他對選民的感染力均遠遜於馬英九先生,在一人一票的主席選舉中,王先生怎麼能勝得過馬先生呢?若果中國國民黨及泛藍陣營要在○八年的總統大選中勝出,它不能再跟以往兩屆那樣派出一位像連戰先生般熟悉黨務但毫無吸引力的候選人,而必須派出像馬英九先生那種對選民有號召力的候選人,否則○八年的選情依然是不樂觀的。
馬英九先生當選國民黨主席除了直接影響○八年的台灣總統大選選情外,對兩岸關係、對兩岸交往的模式也有重要的影響。首先,馬英九先生是透過黨內一人一票選出的主席,這種模式意味國民黨「大老」或高層控制黨務、控制黨的政策方針的時代告一段落,往下來黨主席有甚麼重大的政策轉達、有甚麼重大的改革必須向黨員講清楚、說明白,以爭取他們的同意及支持。
就以國民黨的兩岸政策為例,馬英九先生在跟北京政府交往、跟北京高層官員會談時必須考慮到一般黨員的看法及反應,不可能輕易作出承諾,更不能由他一個人說了算,這將迫使國民黨在跟北京交往時要採取更公開、更透明的方式,以免引起黨員的反感,而任何重大的課題或決定更需要通過對黨員的多番諮詢及討論才能成事。換言之,透過秘密代表或密使尋求突破的模式是行不通的,兩岸間、國民黨與中共之間的交往將比以前更複雜、更着重實質的溝通而不是拉關係講交情。
此外,由於國民黨已從一個由上而下的專權式政黨轉化為由下而上的新式政黨,北京政府或中共要拉攏國民黨除了要跟馬英九先生及其他國民黨高層建立關係、保持溝通外,也必須跟國民黨的一般黨員積極溝通,了解他們對兩岸關係、對九二共識、對一個中國概念的看法,並向他們解釋北京的立場及想法。
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國共兩黨間的任何默契、任何協定得到國民黨黨員的真正支持、才能確保國共兩黨的溝通不會失真。若果北京還是只集中拉攏主席或黨內高層,他們即使對北京作了甚麼承諾也未必能兌現,甚至可能因此而被黨員攆下台。北京當局願意因應國民黨的轉變而調整策略,積極爭取國民黨黨員及群眾的心嗎?
從一個列寧式的革命政黨、從一個專權的執政黨到現在改變為一個由一人一票選出黨主席的政黨,中國國民黨的轉變不可算不大,這雖然跟它失去政權及在選舉中受挫有關,但也跟它的領導層認識到民主潮流不可拒有關。相比自詡最先進的中國共產黨到今天仍然透過元老欽點最高領導人、欽點接班人,國民黨這家「百年老店」顯然更能順應歷史潮流、更能貼近時代的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