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於上周四裂口高開,創出近4年新高,已確認突破,短期走勢暫不宜造淡。筆者一直為淡友,但此乃中線看法,在看淡之餘仍會以一些重要關口作防守線,特別是期指轉倉價位方面的參考更為重視。
就以今次升浪為例,筆者在月初仍建議高位造淡,目標13800,但恒指跌至13900點水平便回頭,而本月份之期指轉倉平均價約在14200-14250點,當上周三恒指上破14250之時,淡倉便應全身而退,起碼避過周四及周五之升浪。在衍生工具市場炒賣,止蝕及止賺的紀律始終是最重要的,問題是大家能否掌握及制訂止蝕位,以及捕捉轉勢的訊號。對於股市的基本因素的看法,筆者是頗為執着的,早前看淡而大市上升,會令一些認同筆者分析之讀者錯失賺錢機會,但希望大家同樣要明白,基本因素對股市中長線之影響,與短期的走勢未必有必然的關係,這是需要時間去作反映。在衍生工具多元化發展的股市,對沖活動的盛行,短期的升浪背後也不代表資金中長線必然是大好。就以近期一些中資企業紛紛發出盈警而令股價大跌為例,源頭在於去年實施的宏觀調控及油價上升等因素,其實從基本分析中已可預見此等股份應該看淡,奈何股價卻每每出現見底回升之假象。就以東方航空(670)為例,去年8月油價開始上升,其股價並無反映,到10月才急跌,但在11-12月竟會創出全年新高,股價更高於油價升浪起步前及宏觀調控開始前之水平。這是合理嗎?答案是絕對不合理。
大行評論不可盡信
南方航空(1055)也一樣,於去年11-12月股價升至宏調推出前之水平,更高於油價開始上升前的水平15%以上。今天「醜婦終須見家翁」,大家應該明白到當日股價上升是一個誤導的走勢,若因為見股價上升而認為油價與宏調對此兩股無大影響是大錯特錯。擇善固執雖然會錯失機會,但肯定不會恨錯難返。
港股破關,短線當然不宜逆市,好友自然會大鑼大鼓估月底15000,年尾16000,明年18000-20000,問題是大家要判斷是否要去相信。月初看滙控(005)120元,月中看155元,小投資者無所適從,其實信哪一說法都有危險。筆者始終建議小投資者要有自己的分析及見解,任何評論皆不可盡信,去年尾滙控在134元,大行預測見150元,結果未見150元先見123元。去年尾人人唱歐元見1.48,結果歐元從1.36跌至1.19。
市場上謊言遍地,地產代理虛報「自由行」買家狂掃上水一屋苑5個單位而被停牌,當時此報道一出,筆者已知不合邏輯,問題是市場言之鑿鑿,信以為真,大家又瘋狂入市。一間這樣大規模的地產代理也會犯此等錯誤,我們如何再能相信有關樓市大好的訊息?報喜不報憂始終是中國人傳統的營商伎倆,忠言始終是逆耳,好友始終是較淡友受歡迎,筆者至今仍懷念前滙豐證券分析員張一鳴對樓市所作的客觀分析。
沈振盈
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沈振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