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遭到曾蔭權政府整治,廢除賽馬轉播和金曲頒獎,要多廣播「小眾節目」,繼而親中勢力「加大炮火力度」,進迫香港電台,喝令要乖乖成為「政府喉舌」。
民主派以英國的BBC為證,指政府公帑辦的電台,不必為政府宣傳,反而監察政府。親中陣營又以戴卓爾夫人禁止BBC播映愛爾蘭共和軍的訪談為例,說政府為了「穩定」,完全有權干預政府電台。正反雙方都向前宗主國乞援例證,為香港電台的定義爭論。香港電台到底是人是鬼?
首先,一個民主自由的政府,從來不需要甚麼喉舌。BBC不是英國政府的喉舌。八十年代戴卓爾夫人禁BBC播愛爾蘭共和軍首領的訪談,不是在「和諧穩定」的政治口號之下隨意動手,而是依據國會一早通過的反恐怖法(PreventionofTerrorismAct)。根據反恐怖法,內政大臣可以明正發出廣播禁令(BroadcastingBan),禁止BBC或任何私營電視台廣播支持愛爾蘭共和軍的言論和訪談聲帶。此外,政府向外國宣戰,國防部可以向BBC下達「國防指令」(DNotice),審查戰地新聞內容,保障國家安全的抗敵士氣。
除此之外,BBC可以播出嘲諷皇室的喜劇,可以在主持中立的守則下,邀請反政府最激烈的政客論政發言。政府對BBC的干預,全都有法律依據。「和諧穩定」四個字,不是法律。平時政府絕無自己的「喉舌」,雖然民間許多傳媒如《每日電訊報》和《泰晤士報》親保守黨;《鏡報》和《衞報》親工黨;《太陽報》早年親保守黨,近年轉支持工黨。這些報刊的立場由老闆或主編憑各自的判斷和信仰來決定。英國政府不需要官辦的「喉舌」,在戰爭的非常時期,自有法例可以宣布電視台進入短暫的反恐國防狀態。
公營的BBC電台,為甚麼能批評監察政府?這是一個哲學的悖論辯證(Paradoxical)問題,以今天仍活在秦始皇中央集權意識DNA的小農社會的普遍智商,還沒有進化到能明白這樣的智慧的程度,不必費時解釋。只須指出的是,親中派可以認定中國人需要政府喉舌,但一知半解地亂扯甚麼英國的戴卓爾夫人、美國的「美國之音」來為自己辯解,是十足的無知(美國之音電台確實是美國政府官辦的宣傳工具,但廣播對象不是美國本土國民,而是獨裁鐵幕國家的人民。美國人也不接受這等硬銷的宣傳機構)。
政府甚麼時候需要「喉舌」呢?八年以來,香港電台的「喉舌功能」其實沒有受過甚麼影響。呼籲選民登記投票、沙士期間勸喻市民清潔洗手,公布交通擠塞狀況,警告市民不要貪污受賄的聲帶,都是為政府的選委會、食物衞生局、運輸署、廉政公署等部門做喉舌,包括為天文台及時廣播雷暴消息,商營的電台也一樣,政府何愁缺乏正當合理的民生「喉舌」?
中方指的「喉舌」,不指民生政策的指引,而是觸及普選和民主自由等意識形態論爭。但即使這方面,「政府的聲音立場無從傳達」嗎?不要忘記本港兩家電視台,盈利的一家,從來不製作政論節目;長期虧損的另一家,有中資背景,也有多個自說自話的五分鐘「時評」,僱用親中的文人左嘴,天天罵「港英餘孽」和民主黨,只可惜收視率以珠三角為主。民間多家大報的老闆是立場強硬親中,很明顯,親中「愛國」的喉舌不是沒有,五十萬人大遊行卻照樣爆發,因這些喉舌有悖民心所向,對政府並無幫助。
幸虧香港電台八年來沒有淪為百分之百的政府喉舌!因為賭場大亨何鴻燊親口承認:「董建華迫我講咗七年大話」。如果港台過去八年是一副及格的政府喉舌,那就會跟何老闆一樣成為一副謊言機器:協助董建華宣傳「八萬五」是如何有益經濟,協助楊永強宣傳「沙士不會在社區擴散」,協助董建華硬銷那個明明是笑話、今天連親中分子也落井下石抨擊的「高官問責制」,香港電台幸好過去八年在這方面有點主見,否則包括廣播處長、港台員工都成為一具具人肉說謊機,能不感到羞恥?何鴻燊博士被董建華迫着說謊,與納稅人無關,港台卻由納稅人供養,港台成為說謊喉舌,董建華下台,才應該受到市民的清算索償。
在殖民地時代,誠然,香港電台確實做過「港英」的喉舌,英國人視殖民地為低等社會,連香港大學,也不等於遠東的牛津劍橋,英國人當然不容香港電台成為甚麼BBC,這一點,親中反港台的人倒沒有說錯。然而,殖民地時代的大政策,今日回顧,每一項都是對的,每一條都推動着香港的進步—一九六七年堅決鎮壓港共的文革大暴動、組織新潮舞會和青年論壇、成立廉政公署、建設居屋,九年強迫免費教育……良政如此,由政府喉舌推銷,沒有問題,有如一位聲樂演唱家,喉舌所鼓,嗓腔所出,無不是杜鳴高或巴伐洛堤一級的妙音。為董政府的「八萬五」當喉舌?只會淪為荒腔走板的「豆沙喉」。
何況即使「港英」年代的強政勵治,也容許香港電台批評政府。一九七一年香港電台的《電話說心聲》,讓市民打電話投訴,就是最早的「烽煙」。《獅子山下》男主角「德叔」(由左派出身的甘草演員良鳴飾演),也時時歪戴着一副老花眼鏡,怒目瞪視抓小販的警察的背影,以他的豆沙喉,罵一句:「冚家鈴!」
當喉舌,其實不要緊。「港英」有香港電台當喉舌,人心服服貼貼;為甚麼「回歸」之後的特區政府要香港電台當喉舌,會有那麼多人反抗?因為「回歸」後特區政府自己搞成了「冚家鈴」。香港人不蠢,懂得分辨誰是聲樂家。至於為甚麼殖民地時代的英國人做得到,中國一收回主權之後硬是做不到?因為英國有一個民主的議會,一旦由「中國人民當家作主」,正本清源,也照一照鏡子,就要由秦始皇細說從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