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七年夏天,桑簡流赴英國倫敦參加國際筆會,寫了一本《西遊散墨》。在倫敦的日子裏,一有空閒,他就去查令十字街(CharingCrossRoad)訪書,那是愛書人的聖地,是「英文版本舊書的『公墓』,每天許多衣襟沾染書卷氣的人,來這裏徘徊憑吊亡書」。桑先生把CharingCross譯成「超靈過」,說是出自一位多情英王的法語,意思是「心上人由此過去」,為了哀悼所愛貴妃在這條街上出喪。原來這個街名還隱藏着一段哀傷的故事。
一九六九年,查令十字街84號Marks&Co舊書店的主管弗蘭克去世,遠在美國的女作家海蓮.漢芙把她和弗蘭克三十年來的通信結集出版,《查令十字街84號》這本通信集成了全球愛書人的「聖經」,還被搬上舞臺和銀幕。最近這本書終於出版了簡體字中文本。譯者陳建銘在注釋中說,「查令十字」街名源於十三世紀英王愛得華一世,為悼念愛妻埃莉諾王后(EleanorofCastile),在其出殯沿途自諾丁漢到西敏寺,架設十二座十字架,有一座就架在這個地方。英國人阿德裏安‧魯姆所編的《英國詞典》中也是這般解釋,並說Charing在古英語中是「轉彎處」的意思。
英王愛德華一世在英國歷史上是一位重要的國王,他對現代英國形成的最大貢獻就是對威爾士的征服。現在英國人把王太子稱為「威爾士親王」,就是源於這位國王對威爾士人的打趣。埃莉諾王后嫁給愛德華一世時才九歲,據說某次在隨英王出征時,為英王吮吸傷口的毒液而身故,年僅五十四歲。在她的靈柩從諾丁漢運回倫敦西敏寺安葬的途中,愛德華一世在每一個地方都架設一座「埃莉諾十字架」。現在倫敦地鐵的CharingCross站臺上都有一個十字架的標誌。由此看來,Cross雖有「經過」的意思,但在這裏只能說是「十字架」。桑簡流先生把CharingCross譯成「超靈過」,雅則雅矣,卻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