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的星期六 - 邁克(文化浪人)

漫漫的星期六 - 邁克(文化浪人)

《強戰世界》之難看,理由有一千零一個,天外來客現身後尤其乏善足陳。史匹堡憑甚麼要我們相信外星人都長得像E.T.?那不過說明了他幻想力的單薄,和他對皮包骨身軀的偏愛。不怕得罪說一句,當年的《舒特拉的名單》,鏡頭在集中營掃射的,不就是E.T.活生生的原型嗎?怎麼拍來拍去,仍然樂此不疲?
公仔畫出腸,趣味便盪然無存了,最引人入勝的懸疑往往沒有謎底。且看張愛玲《半生緣》描繪的境界:「從前他跟她說過,在學校裏讀書的時候,星期六這一天特別高興,因為期待着星期日的到來。他沒有知道他和她最快樂的一段光陰將在期望中度過,而他們的星期日永遠沒有天明。」當然,荷里活工廠不能接受沒有天明的星期日,老闆總以自己的腦袋作標準,不肯信任觀眾有思考能力。
從前不是這樣的。從前的編導就算沒有聽過貝克特的名字,也深諳《等待果陀》的樂趣,在漫漫的星期六帶我們穿梭九曲十三彎,日曆牌上那張印綠字的許諾,九十分鐘之後也沒有被撕下來。不說希治閣那麼遠,波蘭斯基打入美國的《魔鬼怪嬰》,我們提心吊膽陪着米亞花露受精懷孕,最後也沒有看見她產下的三頭六臂是何模樣。唯獨這樣,噩夢才作不完。
史匹堡早期的習作《Duel》,一輛大貨車窮追主角,非要把他置諸死地不可,到最後發現貨車根本無人駕駛,不必靠模型和特技,空空如也的司機座令人毛骨悚然。《大白鯊》開頭也教人坐立不安,轟轟轟的主題曲一響起,水底不露面的魔怪就擇人而噬,戲院驚叫聲此起彼落。殺人鯊魚一亮相,大家笑了:哦,原來不過是隻塑膠玩具!
十九世紀法國作家艾方斯都德把自己的一篇作品改編成舞台劇,叫《阿利斯女人》(L'Arlesienne),女主角由頭到尾沒有出現,膾炙人口到一個程度,「阿利斯人」成了「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代名詞。洪昇的《長生殿》也有一個類似的角色,楊貴妃咬牙切齒稱作「梅精」的梅妃江采蘋。可惜現在搬演折子戲《絮閣》,通常都見到她坐在唐明皇床上。一句也沒得唱,心虛的皇帝聽聞貴妃查房,要她在夾幕躲避時,她掩面作痛哭狀,三步併作兩步下場去了,簡直是沉冤莫白的人物謀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