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港府藉要求港台停播賽馬,來小試牛刀地干預港台自主權。
「一國兩制」最早的設想,具體地體現在廖承志提出的「馬照跑,舞照跳」上。現馬雖照跑,但公營電台卻停止了延續三十年的賽馬直播。「馬照跑」稍有褪色,象徵「一國兩制」也稍褪色了。
………………………………
有讀友Kei在本欄網頁留言中說,港台的改變,反映了兩樣東西:一是政府知道自己無能,政策不得人心,因為好的政策根本不須推銷,毋須宣傳;不得人心的政策,如二十三條,任你老左、葉劉怎麼講都無用。二是反映政府甚至中央的心胸是多麼狹窄。
其言甚是。
………………………………
庸醫繼續向港台開炮,說譁眾取寵的節目如《頭條新聞》,應交由商營電台製作。
問題是:有商營電視台願意或肯製作這種既譁不了眾、又取不了當權者之寵的節目嗎?在商台主持節目多年的名嘴鄭經翰已說了:新聞、評論及時事等節目,商營電台會因商業及政治原因自我審查,無法容納一些名嘴當主持。
………………………………
港大民意調查發現,行政會議七名非官守成員中,僅兩人的民望逾五十分的合格水平。這兩人是參加行政會議時間最短、即最資淺的周梁淑怡和陳智思,分別獲58.5分和54分;廖長城與史美倫因認知度不足,不獲評分。在五十分以下的另三人,是資深的梁振英、鄭耀棠和曾鈺成。最低分的是在行會時間最長且曾擔任召集人的梁振英。
三位老左還要繼續厚顏佔住行會的位置,不惜拖低整個港府的公信力乎?
………………………………
無論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或政府高官,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做得時間愈久,民望就愈低;而民望愈低,他們就能做得愈久。
除上述三人外,我們還可以想到的是梁愛詩和林瑞麟。
………………………………
與上述規律相反的是:愈能幹的,愈想有所作為的,卻往往在回歸後的港府躭不長。最新消息是擁有豐富辦案經驗及被認為「明日之星」的廉署執行處處長陳德成辭職。較早時則有林煥光、陳德霖辭職。更早時是陳太辭職,最早就有保安局局長黎慶寧辭職。
回歸後的香港特區政府,似有反淘汰的情況出現。所謂反淘汰者,即精英淘汰也。
………………………………
有消息指,曾蔭權的改革行會大計,正受到保皇黨表面觀望而私下抗拒。曾的改革是只保留三位司長在行會內,又建議增加新的行會成員,工聯會、民建聯及自由黨認為曾蔭權想藉此攬權,搞「公務員黨」。另外又有人認為應重設行會召集人一職,即恢復梁振英的正式身份。
是甚麼人「抗拒」?呼之欲出。因為行會不外就是那幾個人。講來講去,他們要爭的都是「權」,而不是要辦好事情。他們是身體力行的「反淘汰」執行者與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