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地鐵爆炸後,有人改用單車代步上班。有人無奈說,鐵路是唯一可以用的運輸工具,無論多危險,沒得選擇。
鐵路走進地底,遠離地面的汽車廢氣,人與機械在地底運作,長期缺乏陽光和失去維他命D的乘客身影,繁忙交錯。月台空氣帶點陰寒,車廂各人的面容冷冷的展示城市慣有的蒼白,讓本來已經習慣了隔膜的乘客,心裏反而踏實,有一份輕輕的,疏離但又安全的感覺。
倫敦地鐵從早run到晚,很多站頭破破落落,有一種難以形容獨來獨往的頹廢美。倫敦地鐵跟巴黎地鐵都有這種味道,紐約的少了落寞深沉,多了黑人hiphop動感。明明都是隨處嗅到尿液羶氣,紐約那些,在塗鴉的牆角旁的,都能令人嗅出節奏來。靜態的你,至怕rap歌,還是偏愛倫敦地鐵多一些。
東京地鐵縱橫夠迷惘,女性常被非禮,地鐵要特別推出女士車廂保護婦女。日本男乘客,比恐怖分子更恐怖。台灣捷運很新,少滄桑,太嫩,沒故事。曼谷地鐵因為票價貴,本地人少坐,車廂冷氣肯定不止25.5度,不過比起地面的超污染死氣,還是物有所值。不過車站不多,想避開塞車可以試坐電單車後座,隨着穿人字膠拖的泰國司機飛車,比任何機動遊戲刺激十倍。
香港地鐵老老實實,少想像空間。陳百強唱過一首「地下鐵碰着她」的歌,歌詞老老土土。今天還會有人約在尖沙嘴地鐵站恒生銀行等嗎?我改約你到清真寺,不見不散;爽約的話,小心炸Q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