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篤十六世在未當選教宗前曾指《哈利波特》教壞小孩,但小孩都真的着了魔似的,被這魔法小說深深吸引住,愛不釋手,一看再看,三看甚至二十看,本港城大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張楚勇更聲稱自己的兒子重複看了五十次。美國不少青少年把《哈利波特》讀了至少十二次,令很多父母擔心子女太着迷閱讀《哈利波特》而不看其他書。
來自俄克拉何馬州的十六歲華裔少女南茜.陳,密切期待《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的出版,一早就去書店排隊第一時間搶購。她對《哈利波特》已着了魔,把原八百七十頁的《哈利波特與鳳凰會的密令》看了至少十二次,但仍然看得津津有味:「有些書你不用看多過一次,但有些書有一種神秘魔力,每次閱讀時都會叫你愛上它。」
對其他書毫不感興趣
她本來計劃排隊時帶同五集閱讀,但遭媽媽禁止,因為兩年前她和父母回中國旅遊時,帶同五本《哈利波特》解悶,其間寧願看書也不去遊玩。媽媽對她「瘋了」似的重複閱讀感到憂慮,以後只限她帶一集外出。
除了陳媽媽,不少父母也憂慮子女太沉迷《哈利波特》。一名母親向負責出版《哈利波特》的Scholastic副總裁亞歷山大投訴,孩子重複閱讀《哈利波特》四次,對其他書毫不感興趣。
亞歷山大表示:「我對她說,開心點,我收到很多信說孩子完全不閱讀。重複閱讀有其價值,閱讀第一次時是追看故事,看完後情緒高漲,下一次想減慢速度,細味可能錯過了的語言和雙關語。」
事實上,不少兒童都會重複閱讀其他書,專家指這可能是原始本能。佛羅里達州大學的「兒童文學和文化研究中心」主管切赫表示:「在子宮裏,我們已活在一個充滿節奏的世界裏,聽到媽媽的心跳聲,從那時開始,我們愛上節奏,感到有一種最基本的安全感,我們的語言也由此而來。」
切赫指出,當兒童長大後,會重看熟悉的書和電影,尋找另一種安全感,「這提供了極大的安慰。在愈來愈零碎和脆弱的世界裏,這一點愈來愈重要」。
重複閱讀會有安全感
除了尋找安全感,有讀者希望重讀之前幾集,以喚起記憶或增加對故事的興趣;也有讀者想重拾第一次讀它的感覺,十五歲的科爾特就是其中之一,她把全部五集《哈利波特》讀了至少五次,其中第二集,她更讀了二十次。十八歲的霍克里格表示,她也將《哈利波特》五集讀了兩三次,但《哈利波特》的文字一集比一集長,令她不願再翻讀。
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