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官意志操控賽馬播馬

長官意志操控賽馬播馬

林本利 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

新的行政長官曾蔭權就任不足一個月,特區政府便接連作出了兩個惹人爭議的決定,就是接手協辦北京奧運馬術比賽項目,以及港台突然終止播放賽馬節目。
曾特首上台,可能要一改過去董建華時代「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施政陋習,實行「言出必行、勇往直前」。故此,申辦奧運馬術比賽和突然中斷港台賽馬節目,根本沒有在社會上進行過諮詢、討論,便由幾個政府官員、馬會高層和體育界代表去作出決定。
筆者並非馬迷,對馬術比賽亦沒有多大興趣。像大多數香港人一樣,特區政府能否成功申辦奧運馬術比賽,港台是否繼續播放賽馬節目,不會感到十分關心。
然而,畢竟協辦奧運馬術比賽,成功與否始終會影響到國家和特區政府的聲譽;港台停播賽馬節目,又會影響到本地數以萬計馬迷的選擇。故此,政府官員在作出決定前,總要跟市民和受影響的人士有足夠溝通,作出決定後又應有合理的交代,避免出現無謂的爭議。
政府說是應北京有關方面的邀請,才仗義協辦奧運馬術比賽,以免北京在馬匹檢疫方面出現問題,影響馬匹健康和整個賽事。
但是過去特區政府高層及香港體育界人士,早已表示有意協辦奧運。最初他們是建議將帆船及滑浪風帆賽事移至香港舉行,只可惜未能成事;及後是否仍未死心,找藉口提出有意協辦馬術比賽,外人根本無法得知。
由於北京屬於內陸城市,無法安排水上比賽,故此建議將港人比較熟悉的帆船及滑浪風帆賽事移至香港舉行,還可以說得過去。現在決定將馬術比賽改在香港進行,本地在這方面根本沒有足夠場地、人才及經驗。香港人熱愛賽馬及賭馬,但對馬術比賽根本一竅不通。現在用作馬術比賽的馬匹,多是退役馬匹,本地運動員成績可想而知。

政府及馬會要花十多億元去興建及改建比賽場地,要所有體院的運動員遷出,勞師動眾,目的只為協辦一個沒有多少人會重視的奧運項目,最多只能帶來三、數萬遊客,一、兩億元的收入。況且馬術比賽屬於高尚娛樂,馬匹及裝備花費不菲,馬會借用的體育設施更可能有借無還,協辦比賽又如何達到推廣體育運動的目標?
政府協辦馬術比賽,除了嚴重影響本地運動員的訓練外,還觸怒了北京及世界馬術組織。北京有關方面要承認控制疫症方面存在風險,奧運未開幕便輸了聲譽。根據○三年沙士疫症的慘痛教訓,香港其實在控制疫症方面並不較北京優勝,感染率及死亡率均高於北京。
北京成功申奧已經是四年前的事,為何到現在才發覺馬匹有疫症風險呢?現在距離奧運只得三年時間,特區政府又有否足夠時間作準備?至於港台突然中斷播放賽馬節目,犧牲數以萬計馬迷的利益,惹來外界強烈批評,只為節省一百五十萬元,不及一個高層職員的薪酬,到底又是否值得?
以十多億元去協辦奧運馬術比賽,為百五萬元中斷賽馬節目,兩個決定都與港人事事講求經濟效益的原則背道而馳。倘若這些決定純屬出於掌權者的意志,純屬好大喜功,或者是為了爭取政治本錢及議席,恐怕最終他們又會重蹈董建華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