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耗資近七億元將舊機場空運貨站大樓改建成機電工程署新總部大樓,而機電署則將分別位於銅鑼灣加路連山的前總部及土瓜灣宋皇台的維修站用地交還政府。新總部大樓實行環保概念,裝置了全港最大規模的環保設施,包括太陽能光伏板發電系統及「氨」水冷式製冷機,盼藉此鼓勵公營和私營機構效法。 記者:杜倚獅
獲得香港建築學會二○○四年年獎優異獎的機電署新總部大樓,連天台共有八層,總樓面面積達八萬一千平方米,約二千一百員工,該大樓已在今年五月正式啟用。
製冷機全港最大型
該大樓內外都以環保意念設計,天台設置超過二千三百塊、共值一千六百萬元的太陽能光伏板,每年可生產近四十萬度電力,佔該大樓用電量約百分之四,每年可省四十萬元電費。機電工程署長黎仕海說:「好值得用咁多錢建造呢啲環保設施,因為呢個裝設每年可減少二百多噸的二氧化碳,可幫助緩減溫室效應。」
機電署高級屋宇裝備工程師盧兆權說,大樓外的四部「氨」水冷式製冷機為全港最大型的環保設施,每部製冷機可輸出相等於四百部一匹冷氣機的空調量,其排放的氣體也有助減低對臭氧層的破壞。
此外,黎仕海透露,約六十座私人樓宇從沒進行須每五年檢查一次的公眾電力裝置測試,已被署方列入黑名單,並已決定向這些樓宇作出檢控。由○四年至今,該署成功檢控三十五座私人樓宇,並對違法的住宅單位及業主立案法團發出一百九十八張傳票。
他指出,該署不時聯同區議員、民政事務署及管業公司舉辦一些講座,向私人樓宇業主呼籲必須遵守五年檢查大廈電力供應系統的法例,以免遭到檢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