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遷就主辦○八奧運馬術,特區政府有意將香港精英運動員從沙田體院遷往烏溪沙青年新村達兩年之久。但經昨日到現場視察後,各人異口同聲表示烏溪沙並不適合作為精英培訓基地,既沒有合規格的訓練設施,又要與公眾共用資源;故提出反建議,希望可以借用本港的大學作為「一站式服務」的精英培訓基地;預料鄰近體院的中文大學是首選的學府。文:徐嘉華
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昨日首次約同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李麗娟及十多名精英運動員,包括「風之后」李麗珊、三項鐵人的李致和、田徑的杜韋諾、輪椅劍擊的馮英騏及滑浪風帆教練艾培理等,到烏溪沙青年新村視察環境。
經視察後,眾人皆認為烏溪沙青年新村設施差強人意:當中包括現成的田徑場跑道不足四百米、細小的游泳池及網球場等,都不符精英訓練所用的規格。加上民政事務局早已說明,不可能將整個青年新村全讓給精英運動員訓練之用,艾培理教練擔心會影響運動員的訓練。
李麗娟:會研究反建議
就以昨日為例,大着肚的「珊珊」經過營地時,已有大批學生在旁邊叫嚷着,這又叫精英運動員如何能聚精會神在訓練上呢?她表示:「烏溪沙始終是一個度假營地,好多現成的設施都不符合精英訓練,如果香港的大學內可以提供我們像一站式的服務(包括住宿、訓練場館、體能室及科研等),又不需要大工程去做,政府何不去考慮這個方案呢?」
以中大為例,他們有一個標準田徑場、泳池、三個室內場館、四個體能室及住宿的地方,可以做到「一站式」的訓練基地。
杜韋諾指田徑場不標準
各精英協會代表昨日「遊」完烏溪沙青年新村後,即時與李麗娟提出反建議,李氏表示會與有關大學商討。
香港短跑代表杜韋諾認為田徑場不標準,只有外圍第五、六線才夠四百米長。而初步建議田徑運動員到馬鞍山運動場練習,但該場地一星期有兩天租作陸運會,是否要運動員停練兩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