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洵瑜報道】政府上周提早啟用葵涌公眾殮房,紓緩公眾殮房「超收」遺體情況,但新殮房運作僅四天,至上周六其中一個凍房的冷凍系統已出現不穩,有消息稱殮房溫度升至攝氏十一、二度,遠超標準溫度攝氏四度。衞生署須緊急運送大量冰塊到殮房降溫,至前日才把遺體移到另一個新啟用的凍房存放,署方強調遺體無出現異常變化,立法會議員則批評不能接受「殮房唔夠凍」的荒謬事件。
製冷系統出現問題
上周傳媒報道九龍公眾殮房嚴重超收屍體,出現「屍叠屍」恐怖情景,更暴露另兩間公眾殮房均有超收問題,公眾猛烈批評後,當局七月六日匆匆提早使用葵涌公眾殮房其中八十個存屍格,運送了約五十具遺體到該殮房存放。
不過,新殮房運作四天後,衞生署及建築署上周六發現製冷系統出現問題,需要運送冰塊到殮房降溫,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表示,據他了解近日該殮房溫度一度升至攝氏十一至十二度,「要運一啲好大嚿嘅冰入去殮房」降溫。
衞生署發言人承認,葵涌殮房其中一個凍房上周六中午時分溫度不穩定,較應保持的攝氏四度理想溫度,升高了三、四度,即儲存屍體的凍房最高升至攝氏八度,殮房方面隨即嘗試從另一個凍房抽冷氣入該凍房,但效果不理想。
署方當日即決定安排運冰到殮房,確保溫度合乎理想及穩定,直至五天後,即周三啟用另一凍房後,才把遺體移到新凍房存放。
發言人強調,法醫在檢查時均無發現屍體出現異乎尋常變化。他強調,出現輕微溫度變化不會對遺體自然腐化造成大影響。
補救叠屍急於啟用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鄭家富批評,事件明顯是當局在上周急於補救事件而提早使用葵涌殮房,凍房運作未全面檢查後就使用,他表示不能接受「殮房唔夠凍」,要求署方全面檢查該殮房的各樣運作。
香港大學法醫病理科助理教授馬宣立表示,若殮房溫度只有十度左右,屍體持續在這個溫度下存放,約三、四日會有變化,遺體會變深色及脫皮,加快腐化,溫度愈高,屍體變化愈快,細菌愈易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