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商戶常以各種宣傳手法向消費者招手,一群參加「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的學生,卻「踢爆」部份手法陷阱處處,如「差額雙倍奉還」限制多多,顧客及員工也搞不清楚有關規則;有化妝品推出自家雜誌,美其名是報道健康資訊,其實只為宣傳產品。 記者:翁煜雄
消費者委員會第六屆「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昨公布結果,並舉行頒獎禮;初級組冠軍是真光中學七名學生探討商戶「差額奉還」的報告。報告指出,有連鎖店向顧客承諾,購物後若發現貨品在另一店舖的售價較低,可要求取回相等於貨品價格差額兩倍的賠償。報告以屈臣氏作例子,發現「差額奉還」規限繁多,包括價格比較須以相同購買日期及同樣正貨貨品;只可與距離一公里或十分鐘步行距離的店舖比較;不過,有關規定在廣告或宣傳品上均不顯眼。
消費者易遭誤導
報告稱,部份提供「差額奉還」的貨品是屈臣氏自家品牌,根本不能比較;學生曾將不屬「差額奉還」產品,向店員要求取回差額,店員也肯退款,顯示連店員也搞不清楚。真光中學其中一名成員林呈英說:「做咗呢個報告之後,學識咗唔好咁易俾啲商人用少少噱頭𠱁到,要揀真係平啲嘢先買。」
屈臣氏發言人說,「差額雙倍奉還」產品共有逾五千種,店員會盡力協助顧客了解有關限制,以保障消費者利益。
高級組季軍為聖保羅男女中學四名中六生的「宣傳異」,探討最近由護膚品生產商自行推出的雜誌,其中一名隊員陳玉峰說:「佢哋會訪問啲醫生、營養師講護膚幾重要,之後幾頁就會喺度sell隻護膚品。」她提醒消費者小心免遭誤導,如一本雜誌稱該公司產品所含維他命C等於十八個檸檬,更建議每日服食五粒:「食九十個檸檬!生物老師話根本無可能食咁多維他命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