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羅斯石油輸送管道安大線與安納線的競爭,到俄羅斯薩哈林島天然氣的爭奪,再到東海油(石油)氣(天然氣)田開發的紛爭,中日的能源衝突愈演愈烈。在日本批准帝國石油公司鑽探東海油氣田後,內地網民更呼籲解放軍出動艦艇護衞東海油田、護衞釣魚台,中日的能源戰爭似乎一觸即發。
民間對抗情緒高漲
在中日關係陷入建交三十三年來最低谷之際,在兩國民間對抗情緒高漲之際,如何應對日本的挑釁,又到了考驗中國領導人智慧的時候:是遵從中共元老鄧小平「韜光養晦」的遺囑?抑或強硬對抗以籠絡軍心民心?
中日兩國都是能源需求大國,日本的能源自足率只有百分四,而中國石油的進口比重去年已接近百分四十,預計到二○二○年將上升到百分六十。在石油市場上,中日兩國的衝突日益嚴重。東海油氣田紛爭升級,形勢相當令人憂心。如果北京繼續「韜光養晦」,日本反而得寸進尺,中國領導人將無法向人民作出交代;如果北京強硬對抗,日本恃着有美國作後盾,寸步不讓,中日衝突將無可避免。
強硬態度籠絡軍心
小泉政府堅持參拜靖國神社、派兵海外、批准日本公司鑽探東海油氣田,雖然迎合了一些少壯派、強硬派的心願,有助小泉緊跟美國推行的全球戰略,但正令日本走向危險的助長軍國主義復活之路。
同樣地,胡錦濤、溫家寶政府如果採取強硬的對抗態度,雖然有助他們以愛國旗幟號召百姓、籠絡軍心,鞏固他們的領導地位,不過對於中國的長遠發展不見得有益。
中日兩國的能源之爭,關係到整個東亞地區的發展,更影響全球經濟秩序。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在追求本國利益的同時,應避免單邊主義的掠奪心態,兼顧本國和他國利益。
因此,對於北京來說,在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時,理應遵循「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中日兩國政治家都有責任盡最後努力,以期找到解決中日糾紛的新途徑,避免能源戰爭的爆發。
電郵:[email protected]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