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路線,還是本質?

是路線,還是本質?

司徒華

練乙錚認為:特區政府政治失誤的兩大內因,一是錯誤估計回歸後港人對中國的認同,二是收緊言論自由而不發展民主的政制;但根源都在中央的極左路線的外因。
其實,只要不是維園阿伯,都不會以為,「英國人一走」,港人就「馬上變得徹底愛國愛黨如愛考妣」。略知一個很簡單的問題,自四九年至今,有多少人由大陸來港定居,他們為甚麼而來,過去的遭遇如何,佔了全港人口百分之幾,那麼便不會誤讀港人身份認同變化的問卷調查報告了。
不是誤讀,而是強讀。○二年春,當時的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對練說:「《信報》立場頑固如一,想必是林家揭錯了皇曆?」那是甚麼「皇曆」呢?回歸後,特區已是中共的天下,你們怎麼還不靠攏轉軚呢?太不識時務識趣了。以己之心去測他人之心,這是強讀而不是誤讀。嗚呼!這樣的高官!
港英時代,政制更不民主,為甚麼卻又不用收緊言論自由,去維持穩定呢?這是一黨專政的統治邏輯,自由導致動亂,只能去壓制。這是把一黨專政的一制,搬到資本主義的另一制來了。要把特區的穩定,一步一步變成大陸的一黨專政的穩定。「萬馬齊瘖究可哀」!
上述的兩個所謂內因,很容易察覺所源的外因。九七年前,香港不會發生這樣的事的。
練「敢武斷地說,這種錯誤的源頭不在香港而在中央,並且和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每一次犯的重大錯誤,性質上如出一轍,就是極左。」多年來,中國已少見極左路線,反而在很多方面是右的,我以為不是路線而是本質。

中共的本質是:絕對權力,權力第一。在革命時期,奪取政權;執政後,鞏固維持絕對的統治權力。對外是,「非我黨人,其心必異」;對內又「黨內無派,千奇百怪」,於是「非我派別,其人難信」。對一時未能控制的地區、機構、團體、單位等,先行挖牆腳、摻砂子,最終必須奪得絕對的權力。
鄧小平的一個中心兩個基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以免經濟崩潰而垮台;一個基點是開放改革,這是為維持統治的經濟建設而服務的;另一個基點是「四個堅持」,這是為鎮壓開放改革帶來的自由,更直接為維持統治而服務。一個中心兩個基點,全都是為了緊握已有的絕對權力。
「一國兩制」,只是為了香港要能更好為中國的經濟建設服務。北京心裏總想着,那另一制一步一步地完全控制了權力,能如臂使指,必為我服務得更好。慾壑難填,權力之慾是永不滿足的。所以,不能以極左路線稱之,而是絕對權力的本質。練乙錚也提到了史太林政黨體制,大抵與我的意見不太相悖,只是他較為含蓄。
路線可改,本質難變。本質不變,路線改了也是權宜的,類似的路線必再出現,甚至變本更厲。(未完,待續)──讀練乙錚《浮桴記》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