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控(005)早前宣布,若按照新國際財務會計準則(IFRS)計算集團去年度的全年業績,純利將向上調整9.1%至129.18億美元(包括商譽攤銷);但若不計商譽攤銷的純利,則下降5.4%至136.58億美元。
IFRS與舊制最大的分別是來自對商譽、退休福利及股息的會計處理,而銀行收購涉及的商譽攤銷,亦可從損益表中剔除。
正正因為滙控在今年開始要使用新的會計準則,所以不少分析都擔心,近年積極透過收購去擴充的滙控,盈利將會大幅下降。不過,根據今次滙控公布的數字,引用新的會計準則後,去年的盈利亦只下跌5.4%,這的確可以為滙控的中期業績消除不明朗因素。
不過,近日困擾滙控的問題並不只是新的會計準則。
首先,英鎊及歐元持續下跌,已令不少投資者擔心滙率因素會為滙控的業績帶來負面影響;與此同時,英國倫敦在上周發生大爆炸,雖然全球股市未有因此而顯著下滑,但投資者仍擔心長遠可能會對英國及歐洲的經濟造成影響,對滙控亦不是好事。
滙率因素毋須放大
不過,其實我並不相信歐元及英鎊弱勢會影響滙控的業績太多。隨着滙控收購美國的HouseholdInternational(HI)後,美國業務比重佔滙控的整體業務已經大增,故此歐元及英鎊的弱勢問題,已不會對滙控的業績帶來太大的影響。事實上,就算去年歐元及英鎊持續強勢,對滙控去年度的業績亦沒有多大刺激,很大原因是增長都來自HI,所以外滙因素實在不應過於放大。
至於英國大爆炸事件,有不少分析都認為,今次事件相比九一一而言規模不算大,而且過去英國亦經常受到愛爾蘭共和軍的炸彈襲擊,所以對英國而言,今次事件應不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亦不應影響滙控在歐洲的業務表現。不過,由於恐怖襲擊再次成為市場的借口,這會否影響金融市場的運作,以及會否對歐洲經濟構成影響,是投資者必須留意的。
中期業績左右股價
現在最影響滙控的因素,是滙控的貸款業務比重已隨着收購HI而增加,但現在市場不斷指出全球樓市有泡沫爆破的危機,如果事情一旦成真,相信滙控的盈利將無可避免受到影響。不過,有一點值得投資者留意的是,全球樓市雖然有高處不勝寒的迹象,但似乎只是有秩序的調整,而非急速回落,所以樓貸危機對銀行構成的威脅暫時仍不算大。
基於以上種種因素,雖然近期的消息對滙控極為不利,但相信滙控的業績理應不會受到影響,所以滙控股價短期內跌穿120元的機會不大,但中線走勢則很視乎中期業績的表現。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