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物環境衞生署最新的市面食品抽查測試結果發現,有三個食物樣本含引致食物中毒的病菌,七個食物樣本的化學物質超標,當中有軟芝士及沙律含可引致孕婦流產的李斯特菌、更有含過量致癌重金屬鎘的米,以及含過量防腐劑的人參及紅棗等,食環署已要求有關店舖停售有問題食品。 記者:麥志榮
食環署昨公布食物監察計劃最新結果。該署助理署長(食物監察及管制)鍾偉雄醫生表示,抽查的三千五百多個食物樣本中,不合格的食品佔百分之零點二。
他表示,約一千四百個進行細菌及病毒檢測的食物樣本中,一個生蠔樣本含諾沃克類病毒、一個軟芝士和一個沙律樣本含李斯特菌,主要是與不適當處理食物有關。
此外,約二千一百個進行化學測試的食物樣本中,七個樣本不合格,包括一個米及一個蠔肉樣本重金屬鎘含量超標、兩個新鮮人參樣本中發現在人參中禁止使用的防腐劑二氧化硫、而一個紅棗樣本中也發現二氧化硫含量超標。此外,一個唐生菜樣本則發現小量殘餘農藥甲胺磷,一個紅鰽樣本發現雪卡毒。
食環署發言人表示,已勸喻有關店舖不要售賣有關食品,食環署亦會繼續跟進及再抽取樣本化驗。
顯示環境污染嚴重
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陳竟明指,人體積聚過量鎘可致癌,食物樣本中含過量重金屬,顯示環境污染問題嚴重,植物吸收土壤的污染物,最後人進食稻米將有害的鎘積聚在身體,五十年代日本便曾出現鎘米病,當時由於食米含鎘量嚴重,農夫吸收過量而影響腎功能。
他又稱,二氧化硫多數用作防腐劑,保持肉食新鮮,只要沖洗乾淨才煮食,就不會被身體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