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實戰:玩期權不是高手專利

期權實戰:玩期權不是高手專利

不少投資者都誤解,以為期權是一種很深奧的投資工具,或是一種賭博工具,但實情並非如此。以技術分析或技巧來說,它只會較股票及期指要求更低,因為它不需要太準確的預測,更不需要太高深的操作技巧。一般的投資常識如支持位、阻力位、頸線、量度升幅之類,以及一般的操作技巧如放置開倉及止賺止蝕位、順勢推高止賺止蝕位之類,於期權投資幾乎完全派不上用場。

只需考慮3因素
利用期權入市,只需考慮本月大市波幅、方向及本身可承受風險已可。筆者試舉一例子說明。
馬先生是一名普通小戶,他見期權較認股證優勝,決定嘗試以期權入市。由於馬先生是一位初涉期權市場的投資者,心態較不踏實,所以他決定以低風險的組合入市。
首先,他見大市在6月份升上高位結算後,急速下挫460點,故估計大市遇上主要阻力,短時間會出現易跌難升的現象,不容易上破14390高位,所以他決定以熊跨入市看跌。他以68點買入1張7月140P,再沽出2張7月136P(16點),造成140P/136P熊跨,成本為36點。
馬先生明白到萬一大市在7月份不低過14000點,他便會全數損失36點期權金,為了減少這方面的成本,他再沽出一套遠價勒束──9月130P(42點)及150C(45點),共收85點。整套倉按金51500元,靜待7月結算時一起平倉。到時最大獲利點在13600點,估計有390點或19500元利潤;大市若在13600至14000之間結算,利潤將會是0-390點。換句話說,在14000點以上,亦只損失約10點;向下則會有盈利。馬先生考慮到若以5萬元入市投資股票、認股證或期指,在預測方向正確之下,利潤相若,但所需面對的風險則大很多,隨時會損失本金的大部份。

以上這套倉之建立概念並不高深,只是利用期權的一種低風險的跨價策略「熊跨」來配合預測大市易跌難升之走勢。至於採用買1沽2的組合,完全因為看大市雖然會下跌,但在沒有太多利淡消息之下亦不應大幅下跌至13250點。這組合若跌穿13600點,利潤將隨下跌點數增加而減少,直到約13250點打和。
至於沽出另一套9月130P/150C的遠價勒束組合,主要是希望減少做熊跨的成本。因所收取的85點期權金在7月結算時,估計只剩下不足40點,變相贏了45點以上,這利潤可彌補萬一大市持續在14000點以上,熊跨所付出的36點成本。

大市短線料橫行
上周大市在6月結算後,期指持續滑落460點至最低13923點,本欄的示範倉最高時曾獲利320點,可見沽出期權並非「獲利有限」咁簡單。筆者沽出7月140C,只看14000點之下,幅度並非太大,在現實上並非沒可能,卻已可有不俗的回報。所以,並非單單買入期權才可有較大回報,問題關鍵在怎樣運用期權的特性,去找一些適合自己的組合。
在7月餘下的日子,筆者估計大市暫不會立即跌向13600點,傾向先在13900至14220橫行整固,臨近月尾才向更低的指數進發。本欄示範倉內的7月146C會先以15點平倉,獲利57點,而沽出的7月136P亦以15點買回2張平倉,賺取26點。這樣做,主要是因這2個行使價的期權金已太少,以值博率計不宜再持有短倉。整套倉只剩下沽140C,靜候大市再下跌時,在100點以下平倉。到整個組合獲利後,再以另一示範倉與大家研究。
三稜鏡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