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雙圓碌碌的大眼睛、一張張趣致的臉,曾在多少父母的夢中縈迴。但河南三十三名被拐嬰幼兒只能在兒童院內苦等與父母團聚。自去年八月起,河南警方在新鄉火車站多次抓獲販賣兒童的疑犯,獲救的嬰幼兒愈來愈多,收容他們的兒童福利院也變得擠迫,工作人員更是「踢晒腳」,每天需清洗約千條尿布。
自去年八月至今年五月下旬,河南省新鄉鐵路刑警共解救二十九名嬰兒及四名幼兒,並把他們送到新鄉市兒童福利院,當中有二十八名女嬰,最大的十四個月,最小的估計僅兩個月。這些嬰兒都由福利院的工作人員為他們取名,「姓氏是按照百家姓的順序排列的,去年來福利院的孩子姓秦,今年來的姓尤。」
迷暈孩子塞旅行袋運送
新鄉市兒童福利院院長黃瑩表示,孩子被送往福利院時都很虛弱,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等肺部疾病,部份孩子消化系統不好,亦有孩子患皮膚病。不過,孩子經過福利院的照料,情況已大有改善。黃瑩更說:「人販子根本不在乎孩子的生命,在他們眼中,孩子們只是普通商品。」當地刑警也說,幾乎所有販賣兒童的人都隨身帶備安眠藥或有催眠功效的感冒藥,他們經常給孩子下藥,並在孩子睡着後,將他們塞進旅行袋以便運送,一個旅行袋甚至會裝進兩三個孩子。
為照顧這些孩子,福利院新招聘了七名職員,又從其他部門調出四名員工。他們每天輪流給孩子餵奶、餵水、換尿布和檢查身體,「一輪做完後,新的一個循環又要開始。」該院副院長李保學說:「每個孩子每天要用十幾條尿布,這二十九個孩子每天共用三百多條尿布,加上院內原有的六十多個嬰兒,全福利院每天要洗一千條左右的尿布。」
警方為孩子尋親生父母
現時,警方只知這些孩子多來自廣西、廣東、雲南和貴州等地,難以為孩子尋找親生父母,因為被拐孩子的父母多是流動性較大的工人,亦有父母希望依靠賣小孩賺錢,或是想拋棄自己的親生孩子,尤其是女孩。
《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