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懼解體災難穿梭機倒數升空

毋懼解體災難穿梭機倒數升空

美國太空穿梭機又一次進入升空的倒數階段。這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自穿梭機哥倫比亞號前年一月重返地球在空中解體以來,首次恢復空中任務。在倒數的時、分、秒「嘀㗳」鐘聲中,穿梭機發現號(Discovery)將於周三載着七名太空人升空,世界都在屏息等待這次升空順利,不會重演哥倫比亞號七名太空人殉難的慘劇。

哥倫比亞號太空人的遇難,是美國太空事業一次災難。災難過後,穿梭機停飛兩年半,科學家一直檢修着每種可能釀成災難的部件。在難得復元的信心下,NASA月初宣布本周三會讓穿梭機發現號由佛羅里達州甘迺迪中心的發射台一飛沖天。

釀成災難部件重新設計

發現號升空計劃,於美東時間周日傍晚六時(香港時間周一早上六時)已進入倒數階段,如果周末正在吹襲的颶風「丹尼斯」造美,不再狂風大暴雨,發現號會於美東時間周三下午三時五十一分(香港時間周四凌晨三時五十一分)發射升空。
NASA測試主管斯波爾丁說:「過去兩年半發生的事太多,這段時間內,我們的焦點放在修復和調查,然後重新設計和改良,到現在終於可發射。」他形容發現號目前處於「最佳狀態」,要是颶風「丹尼斯」掠過後天氣依然不穩,發現號可能押後一天升空,如果七月仍未能升空,就會延至九月。
發現號七名太空人上周六抵達甘迺迪太空中心,為任務做好準備。他們這次任務,除了運送補給物資上國際太空站外,最主要是在太空測試穿梭機修復技術,為防止哥倫比亞號慘劇重演找出解決方案。

太空人試驗修理穿梭機

前年二月一日,哥倫比亞號返回地球時在空中解體,七名太空人全部罹難,造成這次太空災難的原因,是穿梭機一個絕緣泡沫材料脫落,擊中左翼矽片。之後,科學家一直研究如何保證穿梭機不會再有零件脫落,以及研究如何能讓太空人在緊急關頭可在太空修理穿梭機。今次升空,同樣以是否會有瓦片脫落擊中機翼為最大挑戰。
今次任務中,美國太空人羅賓遜就會同日裔太空人野口聰一,在太空打開穿梭機一個載貨箱,用工具移除損壞保護片樣本,加以修補,以便返回地球後讓NASA科學家用高熱燃燒,測試保護片是否能抵受穿越大氣層時的超高熱。太空人又會首次測試一隻長九米的機械臂,可伸延至機身多處,利用感應器和攝影機檢查機頭和機翼。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