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藥物名冊昨日在北區醫院首度推行,全日共有十七名病人處方名冊以外的藥物,其中有四名病人在醫院藥房購買,其餘的則選擇到社區藥房購藥。有病人稱,未曾接獲醫生通知,要待收到藥單後才知悉昨日開始要多付行政費用;亦有病人斥有關部門宣傳不足,至昨日仍不知自己服用的藥物是否在名冊上。
北區醫院專科門診昨日運作如常,威爾斯親王醫院藥劑部經理李成章昨到場視察配藥情況時稱,北區醫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現時合共須處理的藥單,每日平均三千張;整個新界東聯網須處理牽涉自費藥物的平均佔三十多張,故受影響的病人為數極少。
「好似淨係佢哋知」
熊先生昨購藥時要多付行政費五十元,他長期服用的精神科藥物Olanzapine屬在名冊以外,且事前醫生並沒向他解釋,直至拿着藥單向護士詢問,才得悉既要支付藥費,又要支付行政費。
另一位患非典型偏頭痛的病人徐先生說,昨日看病時曾向醫生詢問服用的藥物是否在名冊內,醫生竟說「我都唔知呀」,再到藥物名冊詢問處查問時,該職員竟叫他上網查看,「我贊成用者自付,但係都要講清楚,𠵱家好似淨係佢哋知,市民就唔知。」
醫院管理局專業事務及運作總監張偉麟昨日稱,有關制度將於兩周後也在威院實施,三個月內全港推行。他重申病人分擔藥費不逾財務資源三成的比率,將沒有空間調低;當局並鼓勵病人與醫生溝通,了解是否需要轉換藥物及申請藥費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