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洵瑜報道】繼上月發現兩宗在社區感染的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個案後,瑪麗醫院再發現有市民在社區感染這種超級惡菌,患者並無住院紀錄,但在身上長出膿瘡,須使用威力強大的抗生素才治癒。專家不排除在其他醫院也有個案,呼籲市民及醫學界減少濫用抗生素,以防超級惡菌在社區擴散。
男子下肢長大膿瘡
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即抗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患者會出現肺炎及傷口感染等問題,以往多在醫院或院舍內爆發,一般的青黴素無能力殺死細菌,要使用更強勁的萬古霉素治療。自從九九年美國發現四名兒童在社區感染此惡菌後,社區感染個案陸續在美國、歐洲、澳洲、台灣及日本出現。
本港衞生福利及食物局上月公布發現兩宗社區感染個案,患者年齡為三十一歲及二十八歲,下肢均有膿瘡,進入瑪麗醫院治療後已康復。由於兩人均無入院紀錄,顯示他們是在社區感染。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自加強監察後,該院先後發現有數宗感染個案,連同去年最先報告的一宗個案,本港累積個案已約有四至五宗,經多重化驗後,證實為社區感染的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患者包括一名三十三歲男子,在上月底入院,大腿上長出一個三至五厘米大的膿瘡,處方青黴素類抗生素無效,須轉用其他抗生素及把膿瘡引流,患者其後康復。
綜合而言,患者一般為年輕人,由二十多歲至五十歲不等,病徵都是身上長出膿瘡,如在頸部、小腿等,長有約三至五厘米大的膿瘡。
具抗藥性可致死亡
黃世賢解釋,由於大部份社區感染的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都帶有一種名為殺白細胞素的毒素,而醫院感染的惡菌則很少有這種毒素,故社區個案的患者多數長有膿瘡。患者死亡機會不大,但若出現壞死性肺炎,死亡率則相當高,暫未有紀錄顯示本港有社區感染的抗藥性壞死性肺炎。
有關當局暫未能確定患者如何在社區感染惡菌,但相信患者曾接觸帶菌者或帶菌的物件。黃世賢指現階段未能確定是否出現社區爆發,各院應加強監察,並減少濫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