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澳洲專訊】澳洲樓市的特色,是有不少樓宇是透過拍賣出售,但並非如香港多是銀主盤,反而是較優質物業。據澳洲統計局統計,物業買賣每年涉及的營業額,有19.3%來自拍賣,私人協議方式佔78%。
堪稱拍賣物業之都的墨爾本,平均有約三成物業是透過拍賣售出,內城區比例更近九成。悉尼拍賣的物業主要集中在較富庶的東部城區及北岸區,市道暢旺時,拍賣盤比例可達70%。有意在澳洲物色優質物業者,不可不留意每周的物業拍賣。
悉尼比例佔七成
以拍賣形式出售的物業,通常在放盤後45天內拍賣,之前有為期約六周,每周一至兩次的開放時段。拍賣採價高者得準則,唯一條件是叫價須高於業主的保留價。
投得物業的買家,須即時簽署買賣合約並支付10%定金,而且不可反悔,所以參與競投前最好先向銀行取得預準貸款限額,並實地參觀,又可向代理索取心儀物業的買賣合約副本參考,甚至請測量師及有關專業人士檢查物業有否潛在問題。
有研究顯示,拍賣物業成交價一般較私人協議高數個百分點,且較大機會可在短時間內成交,所以即使要付出較高的廣告費,仍有不少業主願意透過此方式放盤。準買家則要格外留意,尤其是在樓市暢旺時,競投者眾,很容易因現場氣氛及壓力而出價過高。
造價較私人協議高
不過,近期澳洲物業價格持續偏軟,搶高價或追價的情況大減。澳洲物業監察的統計顯示,04年墨爾本透過拍賣成交的物業約9500宗,總值36.67億澳元,較03年高峯期時,宗數或總值都減少一半。悉尼的情況亦一樣,成交量由前年的12200宗,跌至6000宗,總值只有48.19億澳元。
筆者早前在悉尼一間獨立屋拍賣現場,便明顯感受到市場氣氛大不如前,該盤雖非有網球場及泳池的優質樓盤,但地點佳,旺中帶靜,結果是沒有人出價。如此市道對有意置業者是大好機會,隨時投得價格相宜的優質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