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談英國恐襲事件,但想想還是明日再談。
Maytag,相信一些早年曾到美加留學的朋友,對此美國電器品牌也略有印象。Maytag是美國歷史頗為悠久的家庭電器生產商,其生產的雪櫃、爐頭、洗衣機及乾衣機等,是美加最常用的其中一個品牌。
筆者早年在美加讀書時,廚房便採用Maytag生產的爐頭、雪櫃,那些電器在筆者出來工作後,依舊在廚房中如常運作。筆者曾想,如此耐用的大型電器,雖然不錯,但誰會更換而購買新的?如此下來,其銷路真是令人擔憂。
由於Maytag是美國老牌電器品牌,故近日內地海爾電器(1169)之母公司海爾集團,與其他公司合資12.8億多美元跟美國Ripplewood爭奪Maytag一事,亦引起一些美國人談論,不知是否因這傳統品牌被中國企業收購,而有酸溜溜感覺?
近期國內的企業四出到海外,收購大型企業,已漸漸引起歐美投資市場之關注。繼早前聯想(992)成功收購了IBM的個人電腦業務後,近期中國海洋石油(883)欲以高價收購美國石油公司優尼科,不禁令人聯想到在1980年代,日本企業四出購入美國資產的歷史往事,該年代亦是「暫時」日本經濟最風光的年代。筆者記得當年日本生產的電器、汽車等產品,可謂將美國貨打殘,當時的列根政府亦威迫日圓升值,結果便促成了日本企業大量購入美國資產的歷史往事,但隨後日本便陷入長達十多年的經濟衰退。
四出收購後果難料
近期中國的企業四出收購歐美的企業,再加上美國不斷相迫中國將人民幣升值,情況與當年的日本頗為相似。筆者察覺,美國對付其他國家的經濟侵襲時,所用的策略也大致相若,每次都好像頗奏效。正如當年,不少經濟學者曾預期日本經濟將可取代美國,但美國至今依舊是領導全球的經濟大國,可見美國佬頗有辦法。人民幣升值是遲早問題,反而是升值後,中國的經濟會否步日本的後塵?近期國內企業四出收購,當然少不了資金,據報道,資金是來自內地銀行的龐大後盾,例如早前內地的CiticResources試圖收購泰國的石化公司,其10億美元資金便是來自中國發展銀行。而中國鋁業(2600)則從中國輸出入銀行取得10億美元的備用資金。在眾多內地銀行中,據聞中國發展銀行對國內企業出外收購時,在資金上最為支持,不知這會否在日後為國內的銀行帶來一定深遠的負面影響?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