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恐襲風險恐成金融危機

投資縱橫:恐襲風險恐成金融危機

英國倫敦數天前發生恐怖襲擊,舉世震驚,雖然震撼力不及紐約的「九一一」事件,但其背後之意義並不輕於「九一一」的恐襲。
恐怖襲擊之細節不易得知,未來的發展亦難以準確估計,但由某些事件及整體局勢,則可勾劃出局勢未來發展的方向。
承認發動恐襲者乃阿蓋德的分支,按傳媒資料,該分支應是策動西班牙爆炸事件的同一團體,倫敦恐襲之後,意大利及丹麥遭「歐洲阿蓋德聖戰秘密組織」點名警告,若意、丹及其他駐軍伊拉克及阿富汗的國家不撤軍,就可能成為下個襲擊目標,這意味在未來一段時間,全球的恐襲威脅或將提升,而歐美國家則會是高危區。
然而今次英國受襲與上次西班牙受襲的意義不同,英美是攻打伊阿的主要力量,其他盟國只是扮演支持角色,且是「出口」襄助的形象較鮮明,並非大規模的軍事介入。襲擊西班牙有恐嚇英美以外的國家撤出伊阿之味道,但今次恐襲英國倫敦的心臟地帶,則是直指英美的舉動,一定程度暗示拉登領導的阿蓋德,經過數年的重整後,將捲土重來,則美國本土受襲的機會將大大提高。

倫敦爆炸料非單一事件

以復仇者姿態行動的人,行為頗難估計,阿蓋德的行動就更難估計,故不宜對今次事件掉以輕心,認為是影響力遠低於「九一一」的單一事件,亦不要以為恐襲活動只會在歐美發生,而疏於防範。
任何恐怖活動都應該受到譴責,但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對於「爆炸事件」會有不同的理解,即使不是發動襲擊的人,伊阿兩國人民對今次「爆炸事件」或會有另一種看法,不一定就將之視為「恐怖活動」。對某些人來說,美軍轟炸伊拉克民居,乃恐怖活動,但美軍及美國人不一定同意。
不要以為這只是伊國人民的偏激想法,事實上,各國政府對於「恐襲」亦有不同的想法。倫敦遇襲碰巧發生在8G會議期間,中國亦有列席,事件發生後,貝理雅提前返國,發表簡短演說時,其他領袖都站在其後,以示支持,大家齊聲「反恐」,但各自都可能有不同的「反恐」版本。美國的反恐指的是阿蓋德及其準備鏟除的國家,俄羅斯心中的對象或是車臣,而中國則在想藏獨分子,至於沒有參與會議的以色列可能另有想法,「齊心反恐」,如何齊心如何反?
阿蓋德正式向英美宣戰,恐怖襲擊將令金融市場的風險增加,尤其在未來一年,恐襲風險有可能演變成金融市場危機。
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