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多間在高中改以英語授課的「先中後英」中文中學,今年高考沒有重蹈前年會考覆轍成為「大輸家」,反而英語運用科及格率上升,個別學校更有學生考得三A成績,成功洗去污名。有教育團體指出,上述會考大輸家成功扭轉劣勢,將吸引其他中中紛紛在高中轉以英語教授,掀起一場「轉英潮」。 記者:倪清江
港府實施母語教學政策後,今年有首批學生參加高級程度會考,當他們○一年升讀中四時,不少中文中學改以全英語或中英混合授課。但○三年會考部份學校成績大滑,其中十二間更被教統局評為「大輸家」。
該批學校之一的荃灣聖芳濟中學,今年高考英語運用科的及格率高於全港及格水平的七成二,其餘部份科目的及格率更達百分之一百。理科班有兩名學生取得三A成績,文科班則有兩名學生取得兩A成績。
「目標是入大學」
校方昨書面回覆本報時強調,為了學生日後升讀大學,校方堅持高中以英語教學,「(可以)完全使用中文教學,選擇以中文應考公開試,從而拉高成績,製造一張漂亮的成績表給同學、家長看。但同學的升學目標不是完成中學課程,而是進入大學,將來會在一個全英語的環境下繼續學業。」
為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該校初中以小班形式教授英語、設英語增益課程、中四至中七又設師友計劃等。
另一間中中慈幼英文學校是前年會考另一大輸家,當年學生英文科及格率暴跌一成五。校方昨沒有公布今年的高考成績統計,但有一名學生取得三A。
「成績令人安慰」
孔教學院何郭佩珍中學今年高考英語運用科及格率高達九成,與往年相若,整體科目及格率約八成八。校長胡國賢昨說:「成績令人安慰……如果七年都用母語,英文科肯定有很大跌幅!」
保良局八三年總理中學的英語運用科及格率今年微升一個百分點,至逾九成六。校長許永豪認為在中四「轉台」是明智之舉,「如果是中六先轉,更加驚嚇。」
料更多中中仿效
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指出,在中四轉以英語授課的中中,其成績比一般中中好,相信會成為「樣辦」,吸引更多中中仿效。對於上述大輸家中中力保不失,浸會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潘玉琼認為,校方應投放了大量資源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