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埔林村許願樹長期飽受摧殘,經當局連月救亡,情況仍岌岌可危。想盡辦法救樹的香港大學「樹博士」詹志勇說,「要做嘅已經做晒,𠵱家要靠棵樹自己嘅生命力。」他認為,禁止善信把寶牒拋上樹枝仍不足夠,建議把樹下神壇移走,免得這棵百年大榕樹繼續「吸二手煙」,難以起死回生。 記者:林社炳
鑽研樹木的港大地理系教授詹志勇昨推介他與漁護署合作推出的新書《細說榕樹》,書中用了不少篇幅,細說大埔許願樹,承受不了長期掛滿寶牒及神壇香燭煙熏的摧殘,落得原來生命力頑強的大榕樹,陷入垂死邊緣。
兩三年間失七成葉群
他指出,二○○二年,林村原有的許願樹枯死後,現有的大榕樹便被命名為第四代許願樹。短短兩三年間,樹冠茂密的大榕樹已損失近七成葉群,樹幹圓周一半被真菌入侵腐朽;主幹更有老鼠洞。今年農曆新年,許願樹發生折枝傷人事件後,他曾作出多項救樹建議。包括拆去阻礙榕樹吸收養份的鐵籠、重新鋪設提供養份的土壤等措施。
詹志勇說,「大榕樹屬常綠樹,但許願樹未到秋天就經常咁落葉,情況好危急。假如健康指數係十分,許願樹最多只得一分。」他慨歎,香港開埠早期,百年榕樹遍布香江,是市民乘涼議事、男女訂情的勝地。但隨着都市化,百年榕樹至今寥寥可數。他指出,攀生在護土牆的大榕樹,要算是本港榕樹的最大特色,當局應好好珍惜這些自然生態資源,發展旅遊景點,吸引市民與旅客觀賞。
面對市民濫用空調,帶動全球暖化,他批評,本港已發展市區的綠化面積,不足百分之三。遠低於廣州、上海、東京和新加坡。他建議當局與市民,推廣天台綠化,廣種樹木,重建自然消暑解熱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