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培植人造肉

科學家培植人造肉

人類日常吃的牛肉、豬肉、雞肉和魚肉,將來可能是「種植」出來的。美國科學家最近忽發奇想,指可利用生物組織工程技術,培植出人造食用肉,更可調節肉塊營養,比飼養畜牧而來的肉類更健康,又可減少飼養畜牧的污染。

可調節營養更健康

科學家一直知道牛或雞的肌肉細胞,可分裂成數以千計的新細胞。美國太空總署(NASA)科學家曾成功利用魚肉細胞,製造出小量的人造魚肉。
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生馬西尼,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組織工程學》(TissueEngineeering)中,提出了兩種可行方法。一種是科學家可從牛、豬、家禽或魚的肌肉組織取出肌肉細胞,然後放在一片薄膜上培植成長,細胞堆積愈來愈厚,就變成肉塊。另一方法是在一種小珠子上放上肌肉細胞,加以培育,但培育出的肉塊比較細,可用來製造肉製品,如小肉塊和漢堡牛排等。
但要人造肉塊的肉質跟天然肉塊一樣,培育時就要使用其他細胞,如脂肪細胞。但馬西尼說,人造肉好處多多,「科學家可調節人造肉的營養,如天然肉中有很多導致高膽固醇和Omega6脂肪酸,引起健康問題,科學家製造人造肉時則可用較健康的Omega3脂肪酸代替。」
新華社/universe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