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大學階段時,我曾分別在德國及奧地利的世界頂級復康醫院工作。那裏的心臟科病人每年均會入住這些醫院五至六周,以學習更健康的生活模式。
其間,我除了仍獲發薪金,所需開支亦由政府負擔。因為當地政府深信教育心臟病患者健康生活模式,能減低發病機會,並協助他們重拾生產力,達致減低長遠醫療開支的目標。
適量運動強化心肺系統
在香港,部份醫院亦設有心臟病患復健服務,但待患者情況稍有改善後,便須終止計劃。這除了令患者身體上承受壓力外,缺乏支援很多時亦會引起情緒低落及缺乏自信等心理問題。
那麼我們應如何照顧心臟病患者呢?當然遵從醫生的指示並保持適量運動。不要因為曾經病發而害怕運動,因為適量活動能有效強化心臟肌肉與心肺系統。連續性的低至中等強度活動如步行、緩步跑、踏單車、游泳與柔韌性練習等活動均適合心臟病患者。此外,醫生可能建議患者增加運動頻次,例如以每周三至五節、每節十至三十分鐘的模式實行。
在香港針對病發後的患者復健計劃還未完善推行。在這情況下,患者只能靠自己雙手保護健康人生。在有限的支援下,我們能做到的包括:
1.恒常運動,2.保持穩定及適當體重,3.減低或控制血壓水平,4.不要吸煙,5.控制膽固醇水平,6.保持心境開朗,將壓力水平盡量降低。遵照以上指示能協助你減低第二次病發的風險。
謝家德
美國註冊體適能訓練專家
香港精英運動員體能教練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