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達
民主黨主席
許仕仁正式獲中央委任為特區政務司司長,位居司局長之首。對於外界質疑他曾擔任新鴻基地產顧問,是否適宜掌管西九龍發展項目,以免在審批時出現利益衝突,許仕仁並未有詳細交代。
無可否認,許仕仁具備非常資深的公共行政經驗,其能力亦普遍獲政界傳媒所認同。然而,期望愈大,失望愈大。許仕仁出任政務司司長的首次記者會,居然以「喉嚨痛」為由,在記者會只發表聲明,拒絕回答記者的公開提問,反而選擇與傳媒高層閉門討論近一個小時,令他失去直接向公眾澄清有關其利益衝突指控的重要機會。許仕仁宣讀聲明時不但流暢清晰,其後更與傳媒高層詳談一小時,如此安排,更令人認為「喉嚨痛」似為託詞,避答記者提問為實。作為問責司局長之首,以迴避態度處理公眾的質疑,如何建立向公眾問責的榜樣?
曾蔭權上台,多番強調要「強政勵治」、「政令必行」。政府要改革,必須得到市民的信任,所謂「民無信不立」。戰國時代,商鞅上台之初,為取信於民,秏千金徒木立信,其後變法成功,成為佳話;今特區政府的政務司司長居然放棄在上任時立信的大好良機,反而託詞避答質詢。難道許仕仁認為公眾的質疑會隨時間消失嗎?還是司長有其他隱衷未能暢所欲言,故未能向公眾作一清楚交代?一日未能澄清公眾疑團,許仕仁的公信力就無法確立;欠缺公信力,政府又如何「強政勵治」?如何「政令必行」?
其實,許仕仁亦承認曾擔任新鴻基地產的政治經濟顧問,但披露的資料有欠詳盡,而且對於上任後,如何處理潛在的角色或利益衝突,未見詳細交代。因此本人在上周召開記者會,公開提問,包括許仕仁與新鴻基的詳細合作關係、如何確立機制防止利益衝突、西九項目上如何避嫌,以免公眾質疑他與新鴻基地產的關係密切,影響公平競爭。
對於本人種種提問,直至執筆之時,仍未見許仕仁公開交代。本人認為在許仕仁清楚交代有關其利益衝突質疑之前,理應主動避嫌,請行政長官另選官員,負責西九發展項目,以免進一步引起公眾疑慮。
香港社會經常強調公平、公正、公開。政府施政需保持高透明度,政治人物的公正更要讓公眾看得見。許仕仁以閉門方式,會見傳媒高層,拒絕記者提問,損害其開放形象。迴避公眾質疑,堅持負責西九項目,損害了新政府威信。
「君子坦蕩蕩」,許仕仁應效法曾蔭權先生「無所畏懼」的精神,開誠布公,主動交代和新鴻基的關係,如何設立機制防止利益衝突,而非採取鴕鳥政策,讓公眾疑慮繼續發酵。
前車可鑑,董建華政府其中一樣為人詬病的劣績,就是官商勾結,許仕仁應避免重蹈覆轍。早日澄清,主動避嫌,否則公眾的負面印象一旦確立,將難以洗脫,政府施政亦會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