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枱與長枱 - 鄧達智

圓枱與長枱 - 鄧達智

中國人吃食習慣用圓枱。西方人則採用長枱。
圓枱無論人數多少(以空間大小計,頂多二十四人左右),總可以讓同枱人共享共吃同一話題及同樣菜式(最討厭由侍應代分菜的殘廢餐,他們可知人客愛吃魚頭或魚尾、雞胸或雞腿?),最重要還是面對面,開心見誠,眼神接觸,避也避不了。
西方長枱,讓同枱吃飯者真正各自修行,選自己知心朋友,挑自己喜歡的食物及數量,話不投機,連眼神亦毋須費時交流。
圓枱的好處,食物放在中央,眼見清楚,各自夾自己喜歡的,毋須像西餐長枱上傳來傳去,費事周章。

但西菜的好處在於自我:吃甚麼,談甚麼,喝甚麼,按自己喜好決定,毋須交代,各自為政。
一次鴨仔團,突然讓我感受圓枱共飯便是垃圾豬食,不知道甚麼旅行團可以安排出這類平常見到老遠避開的素質。又甚麼樣的餐廳會設計、做出如此簡陋難吃的廢物。難怪一些餐廳無論如何不接待旅行團,以免做壞招牌。
對西方長枱吃食禮儀本來陌生的團友,卻學得精,曉得如何利用長枱的構造各自成黨,互相猜疑。是他們來自人與人之間本來便不信任、在血裏流着鬥垮鬥臭的因子?才不過幾天,長枱兩邊壁壘分明,眼神飄忽,相互仇視。
真的很新鮮,旅行不為目的地,重要是過程,這樣一次偶然旅行讓我這個一直強調獨自上路的人,領受一份困獸鬥的鴨仔團旅行方式,更深體會人生需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