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向來是國際盛事,一個國家的城市獲選中主辦奧運,先決條件是國力,沒有國力就難以將奧運辦得有聲有色,因此申奧成功,一直被視為一個國家跨進強國門檻的指標。
像八國集團(G8)國家都被視為世界強國,八國中就全部曾經主辦奧運,由一八九六年到二○○八年的二十六屆奧運會,八國就主辦了十五屆。一九六四年東京奧運、八八年首爾奧運和二○○八年北京奧運,就分別象徵了日本、南韓和中國登上世界舞台大展拳腳。
小國弱國難獲奧運主辦權,今次申奧五大城市就全部來自大國,可以使出銀彈政策申奧,因此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周一說,「今次不用以地緣政治考慮」,可單純以申辦方案強弱定高下。
英法爭當歐洲龍頭
但強中自有強中手,今次申奧五城市,巴黎一直是大熱,倫敦後勁凌厲,直追巴黎。在今天的國際形勢,英法兩國是歐洲一對冤家,除了攻伊立場不同,在歐盟農業補貼政策上也鬧分歧,更重要是兩國都爭做歐洲領袖。冤家路窄,申奧成功的那一國,又算是打了一場政治勝仗,推高當歐洲領袖的聲勢。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