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及家族病歷及生活習慣<br>家庭醫生診症較全面

顧及家族病歷及生活習慣
家庭醫生診症較全面

【本報訊】政府致力倡議市民有病應先看家庭醫生,究竟家庭醫生與一般西醫有何不同?本身是家庭醫生的醫學會會長蔡堅表示,家庭專科醫生診症並不單看病人的病徵,而是以全人角度,甚至全家的病歷及生活習慣去診症,有助了解病人患病原因及作出預防。
蔡堅指出,家庭專科醫生的訓練並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從了解病人的背景及生活習慣出發,甚至要顧及全家人的病歷,例如家長兩人的性格都很緊張,子女因胃痛或暗瘡等問題求診,或與家長緊張性格造成的壓力有關,家庭醫生若認識其一家的病歷及背景,有助診斷及治療。

着重預防醫學

另外,家庭醫生着重預防醫學,提醒病人有沒有注射預防疫苗、適齡女性有沒有做子宮頸檢查,或長者上落樓梯時有沒有關節痛等,診症時間或較長,每次診症約收二、三百元。
對於當局有意推動家庭醫學,但目前有專科資格的家庭醫生只有約二百名,有研究指未來本港對家庭醫生的需求達一千人,才有助推行家庭醫學為本的基層醫療服務。蔡堅表示,除了接受六年的專科培訓外,現時本港有三個家庭醫學的文憑課程,包括中文大學家庭醫學系、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均有課程供有興趣的醫生報讀,每年報續人數超過一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