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實戰:掌握市場誤差可添勝算

期權實戰:掌握市場誤差可添勝算

在市場近來愈來愈活躍的同時,期權本身亦悄悄出現了變化,主要是因應大市波幅收窄,引伸波幅減低,致令期權金大幅減少。這情形會令過往單單以勒束式短倉入市的投資者無利可圖,並會陷於更危險的投資環境。此所以筆者一直主張投資者要不斷增值自己,與市場一起成長,才可在市場上分一杯羹。
以近期市況為例,若不用心去尋找市場上的誤差,想獲得利潤絕對不易。筆者除了尋找出「買6月142C沽7月142C」的跨期組合及今個月的看跌組合外,今次亦藉着「季月的誤差」,在市場上發現1套以勒束式短倉入市為主的低風險組合,就是「沽出9月132P(70點)及9月150C(70點),同時買入7月132P(3點)及7月150C(3點)」,以減少按金支出,再靜待9月期權時間值損耗而獲利。

誤差或來自歷史包袱
筆者選擇這套沽隔月的勒束式短倉,主要是看見它在期權金上有誤差。因期權巿場的行使月份是有分即月、下2個月、及隨後2年的季月,換句話說,現在的9月期權在2年前已開始買賣,而2年前大市的引伸波幅仍很高,導致當時2005年9月的期權金亦不低。
時至今日,雖然期權的引伸波幅降低了很多,但以往成交的9月期權因有歷史包袱,期權金沒有相應減至與7月及8月同步,因此出現值得沽出的情況。
7月150C值3點、8月150C值24點、9月150C值70點。從以上數字看出,7月與8月期權金相差21點,8月與9月相差46點,而7月份有19個交易日、8月份有23個交易日、9月份有21個交易日。換句話說,7月份的19個交易日,150C的期權金只值3點,而由現在至8月結算一共有42個交易日,150C的期權金只值24點,但由9月1日至9月結算的21個交易日,期權金居然值46點(70-24=46點),這是無可能的。若用簡單比例計,7、8月的42個交易日值24點,平均每天0.57點;9月的21個交易日,期權金值46點,平均每天2.19點。相較7、8月的平均每天0.57點,足足貴了3.84倍。

除非肯定9月是大升市,否則無理由9月的期權金會較7月和8月高出這樣多。所以筆者才會選擇沽出此套組合,捕足今次之誤差,因為筆者相信,10月期權開始買賣時,必然沒有了這種誤差。這套組合實際要怎樣運作,才能獲取利潤呢?
首先,完成沽出9月132P及9月150C並買入7月132P和150C後,一直持有至7月結算,到時再以5至6點買入8月132P及150C,去接替7月長倉到期後的任務,再靜待8月結算,到時與9月勒束式短倉一同平倉獲利,盈虧如下:
沽出9月勒束式短倉共收取140點,估計C/P一共以30點平倉,獲利110點;另外,7、8月買入減風險的132P/150C共付出18點,整套倉獲利110-18=92點。而按金收取約7000元。此組合若中途大市向上或向下突破,逼近13200點或15000點,可以用上月應付142C時的方法,加買7、8月的倉來對沖風險。萬一大市像上月般升破行使價,到時可能會有更豐厚的回報。
本欄的看跌示範倉在上周二開倉後,大市在期指結算後於上周四即下挫133點,現時帳面已獲利8000元。但筆者仍相信7月份應有更低指數出現,所以持倉暫時不變,除非期指回頭再破14350以上企穩,到時會考慮平倉止蝕,再部署另一組合應變。
三稜鏡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