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密碼:<br>外幣折算 如何影響公司業績?

會計師密碼:
外幣折算 如何影響公司業績?

八大工業國在愛丁堡舉行峯會,繼二十年前LiveAid後,BobGeldof再帶頭舉辦Live8音樂會,橫跨地球十個城市。這次音樂會目的並非籌款,而是集合群眾力量,要求八國領袖寬免窮國債項、將援助加碼、以及促進公平貿易。這就叫國際城市風範──眼光是放在全世界,心胸是關懷全地球。「國際城市」並非可以單純從口號叫出來。

提到國與國之間的公平貿易,滙率可算是一大武器,這從人民幣升值的爭論便可見一斑。對於投資者而言,滙率變動更加可以即時影響公司業績。究竟新會計準則又有否為滙率折算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對投資者而言,改變並不明顯,但對會計師而言,計算過程及概念上必然會有改變。不過投資者毋須太過擔心,除非你想連會計師的工作都不放過。

應用滙率兩種情況
基本上,公司只有兩種情況下需要用上滙率折算:第一是有外幣的資產負債或交易要折算入帳;第二是有外國的公司帳目要在年結時折算,以合併入帳。
投資者關心的,也許是折算後的滙兌差額會否計入盈利,從而令盈利波動。
若果所關心的僅限於此,新準則的確沒有為大家帶來驚喜,因為它沒有要求把以往毋須計入盈利的數字推倒重來,讓公司可以因滙率變動而坐享盈利平白額外上升之其成。

滙兌差額無損盈利
話雖如此,投資者理解多一些外幣折算入帳的來龍去脈,還是有好處的,起碼可以避免因最近歐元下跌而引起對某類公司的恐慌。
思捷(330)最近就表示,歐元疲弱,無損集團全年業績,因思捷是以過去12個月的平均收市價來折算歐元區收入。
對!集團的海外公司,合併計入財務報表時,損益表是以1年平均滙率折算,而資產負債表是以年結日的滙率折算,所有滙兌差額在儲備中處理,無損公司盈利。這方面,新例舊例原理上大致相同。
另外,如果是單純折算外幣交易或貨幣資產及負債(例如外幣存款或外幣借貸),滙兌差額會在盈利中計算,但假如折算非貨幣資產負債(例如以前解釋過的「可供出售財務資產」),滙兌差額會在儲備中反映。

投資必須綜觀全局

過於複雜?其實更複雜的還在後頭。例如新例中引入「實用貨幣」(functionalcurrency)以及「表達貨幣」(presentationcurrency)這個新概念,前者是公司經營環境中使用的貨幣,而後者是製作財務報表給大家參考時所使用的貨幣,背後其實涉及如何選擇貨幣的條件。但既然投資者並非要成為會計師,相信毋須要浪費時間在這方面。
外幣折算如何影響投資決定?投資者要知道究竟公司是手揸大量外幣資產,還是大量外國分公司?公司的採購及銷售,究竟發生在地球上哪一角落?最後才留意外幣的走勢方向,對以上各點有多大影響。至於公司有否為外幣對沖,是以前提及「金融工具」的管轄範圍,要用另一種心態分析。
換言之,單是知道歐元疲弱,未足以斷定是否會影響公司業績。要真正胸懷全世界,關心地球另一角落發生甚麼事情,才可以綜觀全局。
龔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