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認為,在推行醫療融資計劃前,最重要是盡快讓公眾及業界知道未來醫療改革方向,如門診及公營醫療應照顧哪些市民,負責研究的健康與醫療發展諮詢委員會昨日開會,據悉,該委員會的報告建議未來在門診、老人、復康,甚至出院病人跟進等多項服務,都會加強與私營醫療合作,甚至以外判形式推行。私家醫院則擔心若公營病人轉投私院步伐過急,全港私院無法予以應付。
記者:梁洵瑜
醫療融資系列之三
周一嶽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現仍未定融資具體計劃,但最急切要做的是定下醫療改革和為公營服務定位,要「盡快話畀人知想點做」,例如門診永遠應付不到需求,未來應定下服務哪些市民;公營醫療應主要照顧貧窮、急症、高風險病人,並要培訓醫療人才。該委員會昨就本港基層醫療、住院服務及高科技醫療的發展方向報告,稍後諮詢市民。
私院使用率近飽和
據了解,報告內重點推行家庭醫學,以及在多項基層服務上與私營醫療合作,包括門診服務、老人服務、康復治療,甚至是一些出院後覆診等服務,都會加強與私營醫療合作,鼓勵以不同方法如外判及病歷互通,加強私營服務參與。
周一嶽大力倡議家庭醫生擔當基層醫療重要角色,據悉報告內提及家庭醫生是未來作為公私合作中的重要角色,鼓勵市民向家庭醫生求診。周一嶽在接受訪問又稱,市民有其固定的家庭醫生很重要,但現時市民卻喜歡「周圍搵醫生睇」,這實是浪費資源。
就公私院住院需要嚴重傾斜問題,現時四十二間公立醫院肩負全港九成半住院服務,私院只佔半成,周一嶽說,只要公院轉移百分之一服務給私院,私院服務需求已可增約兩成,他看到近期轉型情況較預期快。
但私家醫院卻擔心,若病人轉投私院步伐過急,私院在病床和護士人手上根本無法應付,要求與政府商討及制訂未來全港急症病床的需求。
十二間私家醫院的首腦,在上周五舉行研究會討論融資問題,私院聯會副會長劉國霖說,會上聯會決定要求與政府會面,討論融資問題,目前十二間私院的二千九百張病房,使用率已達八成半,有時更會爆滿,又無法聘請到足夠護士,因為即使各院正在擴展住院服務,但最快在四年後才可以增加兩至三成病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