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差價收窄 未必刺激交投

理財智慧:差價收窄 未必刺激交投

今個星期,港交所實行了收窄買賣差價的計劃,把股價在30元以上股份的買賣差價收窄,目的是提高市場效率及促進交投活動。
香港上市的股票是沒有莊家制度的,所有交易均是由買賣雙方把心目中的價格輸入交易系統之中進行配對,所以如果股票買賣差價收窄,應更容易促進買賣雙方成交。
第1階段的計劃只影響大約二十多隻股份,因為股價高的股份,絕大部份都是一些大型藍籌股或紅籌股,更改買賣差價系統的話,對於這些大價股的交投會有一定影響。
以滙控(005)為例,現價在120元以上,而每口叫價以0.5元為基準,差價佔股價的比率大約是0.4%,只要滙控升一兩個價位,一買一賣便能夠抵銷所有買賣成本,甚至有些微利。
新例實施後,滙控每口叫價改為0.1元,相對於股價的百分比只是0.08%左右。那麼按照現在的買賣成本,滙控股價要升多個價位,才能支付一買一賣的交易成本。
即日鮮炒家影響大
對於長線投資者而言,縮窄差價可以減輕買賣成本;但對於即日鮮的炒家而言,縮窄了差價會令到股份波幅下降,盈利機會反而會降低。所以整體上,新措施對於股市交投會有甚麼影響,要視乎傳統投資者佔的比例多,還是炒即日鮮的中較多。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