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保險業常被詬病只保障身壯力健者,真正面對病魔的卻往往被拒諸門外,立法會議員陳智思的經歷正是活生生的例子。他自小購買保險,十多歲時在美國血管收縮症發作,保險公司即終止其保單,至今雖貴為香港保險業界代表,也無公司願意承保。他承認保險公司在商言商在受保時要計算風險,但也贊成加強業界的透明度及培訓。
促加強業界透明度
現年四十歲的陳智思患有長期血管病,每年都需往美國作身體檢查,曾進行通波仔與搭橋手術的他,體內有五條人造血管。
陳智思指全球各地均有病人遭保險公司終止保單的問題,譬如他十多歲病發後被列為高風險一族,在本港也買不到人壽及醫療保險,即使在美國有一些公司提供醫療保險讓他購買,但金額超高,計算後他寧願自付醫療費更划算。他現時為保險公司總裁,由公司提供保險。
陳智思承認,長者或長期病患者現時難以購買醫療保險,但若未來保險市場拓大,保險公司分擔的風險愈細,將有助改善問題。他同意業內對於產品內容,如「邊啲病保或者唔保」等問題,應增加透明度,保險業也應加強對從業員的培訓及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