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爆彗星「深入撞擊」撼「坦普爾一」爆強光

撞爆彗星「深入撞擊」撼「坦普爾一」爆強光

美國太空總署(NASA)籌備多年朝思暮想的畫面,終於成真。「深入撞擊」(DeepImpact)號探測船的撞擊器,昨日成功擊中彗星「坦普爾一」(Temple1),在太空綻放出壯麗煙火。這次任務意義可能不及英文同名荷李活電影《末日救未來》講述撞擊彗星拯救地球那麼大,可卻完成了太空船和彗星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揭開彗星核心成份之謎,太空總署人員的興奮,不亞於電影角色。

「深入撞擊」號在前日釋放洗衣機般大的撞擊器,直奔有半個紐約曼哈頓島、差十點四平方公里就跟香港島一樣大的「坦普爾一」。撞擊器於本港時間昨日下午十二時二十分、一時十七分和一時三十九分三度點燃引擎,調整軌道,一時五十二分擊中彗星。六分鐘後,「深入撞擊」號拍攝的首幅撞擊圖片傳回地球,可清楚見到「坦普爾一」下半部被撞擊處發出強烈閃光,迸出大團碎片。

美國慶日「太空煙花」

「厲害啊!厲害啊!」加州噴射推動實驗室的控制人員爆出雷動的歡呼,互相擁抱慶祝,高呼「我們剛好擊中了預定位置」。NASA科學家約曼斯說,撞擊炸出一個巨大深坑,產生的爆炸比預期光亮,炸出來的物質比預期的多,「我不能想像還有甚麼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撞擊之後,撞擊器灰飛煙滅。但壯烈犧牲前一刻,撞擊器仍拍攝和傳送近距離拍攝「坦普爾一」的高解像圖片,最後一幅圖片是在撞擊發生前三點七秒拍攝的,可見「坦普爾一」表面像月球一樣,有大量環形坑、山脊和類似冰河的地形。
撞擊器毀了,「深入撞擊」號母船接棒,在距離八千公里處拍攝撞擊和彗星圖片。由於「深入撞擊」和撞擊器拍攝的圖片和蒐集的數據太多,兩小時後只傳送了一成回地球,NASA人員說「還有更多更壯觀的圖片未曝光」。
任務完成之日,正好是美國國慶獨立日。「深入撞擊」項目負責人格蘭米爾興高采烈說:「很多人說我們做不到……現在任務完成得像鐘表機械那麼精準。我想這可以在美國的生日引以為榮。」
「太空國慶煙花」還只是贈興,這次任務的終極目標是要透過撞擊觀察彗星核心物質,了解太陽系和地球生命源起,有關數據預計要幾個月才能全面分析。「深入撞擊」計劃首席調查員埃亨說:「我正等待一大堆足以讓我分析到退休的數據。」

冥王星探測船明年升空

美國探索太空任務一浪接一浪,繼撞擊彗星後,美國太空總署再挑戰宇宙極限,如果在第二次測試成功後,明年將發射「新領域」號(NewHorizons)探測器,展開人類首次探索太陽系最偏遠的行星冥王星(Pluto)的任務,任務歷時十年。
除了探索冥王星和冥王星的衞星冥衞一(Charon),還會花三年時間,由冥王星飛往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KuiperBelt)探索。
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美國《華盛頓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