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十大趨勢 - 李怡

李怡專欄:十大趨勢 - 李怡

未來五年,全球經濟會發生甚麼變化?這不但關係到香港、大陸、台灣的發展命脈,而且也影響這些地區中一些領導人的政治前途。比如曾特首,顯然就要掌握到世界經濟趨勢,才可保在○七年連任。
最新一期的《麥肯錫季刊》(TheMcKinseyQuarterly)發表了「全球企業主管調查」,共訪問了全球一百三十個國家共九千三百多位企業高階層主管,詢問他們未來五年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的十大趨勢是甚麼?成長的機會與阻礙在哪裏?企業要採取哪些因應策略?
綜合全球企業高階主管的意見,刊物列出未來五年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的十大趨勢如下:
一、發展中國家逐漸富裕;二、科技創新的腳步加快;三、發展中國家的低成本製造業日益壯大;四、發達國家人口老化;五、經濟自由化;六、天然資源的供應遭破壞;七、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日增;八、資金流動性變大;九、勞工流動性變大;十、環境危害增加。
十大趨勢中,以一、二兩個趨勢對企業的獲利影響至為重要。81%的受訪企業主管認為,發展中國家逐漸富裕,對商品的需求日增,將成為未來五年最重要的趨勢。而70%的主管,認為這趨勢有助於提高自己企業的獲利,25%認為對獲利影響是「中性」,只有5%認為對獲利的影響呈負面。
科技創新與新技術加快問世的趨勢,同樣有81%的受訪者認為重要,亦有71%的受訪者認為有助提高公司盈利。
對於第三個趨勢,即發展中國家的低成本製造業日益壯大,不同企業主管的看法卻分歧。儘管有77%的企業主管認同這趨勢對全球企業很重要,但只有53%的受訪者認為這趨勢對企業獲利屬於正面,認為中性的佔29%,負面的就有18%,不同的答案反映了企業的成本結構的差異,成本結構中可依賴低成本製造的份額愈大的企業,看法愈趨正面。
對於第四個趨勢,即發達國家人口老化的問題,對不同企業的衝擊也有分歧:面對消費者的產業,因人口老化會有更多「機會」;勞力密集的產業則是「風險」,認為這趨勢能使企業獲利的佔32%,中性的佔49%,負面的就佔19%。

整體來說,十大趨勢中,大約有七項被全球企業的多數主管認為對公司獲利的正面影響大於負面。
被多數主管看成對未來威脅的,是「天然資源供應遭破壞」、「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日益增加」、「環境危害增加」這三項趨勢。這三項正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最大風險。
未來五年全球最大的成長市場,企業主管中有27%認為是美國,25%認為是中國。也就是說,他們分別以美國或中國,作為他們公司未來五年最大的成長來源。其他國家最高的是英國,只有7%,都遠在美、中之後。企業選擇美國或中國作為主要成長市場,區別在於規模。年營收低於二點五億美元的受訪企業,有三成選擇美國作為成長市場;而年營收超過五十億美元的大型企業,卻有41%選擇中國作為主要成長市場。大企業之所以選擇中國,是因為他們早已進入中國大量投資,而且發達國家的人口老化會使成長變慢,迫使大型企業另覓新市場。
十大趨勢中,與中國最有關連的是「低成本製造業日益壯大」。中國這個低成本營運地區的興起,對企業來說,雖說正面大於負面,但中國經濟發展受另三個負面趨勢的影響也較大。
對企業來說,麥肯錫認為是利弊相生的雙面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