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今時今日,江南一帶仍有人使用馬桶。揚州方言,馬桶稱「馬子」。若住近河邊溪畔,家家戶戶便涮馬子。糞便是否給倒進水裏那麼不合衞生?當然不,每天早晨有農戶推糞車來收集馬子的糞便,運到田裏作肥料。「肥是農家寶,種田少不了」。有時在偏僻的農村,我們也可見到大糞車過去。中國很多地方,原來與四五十年前沒兩樣。
據說在清末民初,農戶為每戶「倒馬子」,按月收清潔費一角至五角不等。端午、中秋和春節,還要加收節錢。寒暑天、陰雨天收酒錢。人,不管貧富貴賤,都得大小便,沒有抽水馬桶之年,便付費清理,而且自家無用,不能囤積,三五天臭死人。
揚州風俗,反而有點情味。倒馬子的農戶老實,他們得了「寶」,便思回報。窮人家,回報甚麼呢?不過自己種的菜。於是每年冬季,家家醃菜,便會挑上一大擔,送給每戶主家,聊表心意。稱為「馬子菜」。
從前生活純樸,思想簡單,人與人之間不肯互佔便宜,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即使最平凡的人,最賤的糞渣,亦帶人情香。